从《铸剑》黑衣人形象透视鲁迅的美学理想

时间:2022-07-11 03:43:13

从《铸剑》黑衣人形象透视鲁迅的美学理想

摘要:鲁迅是真正的勇士,勇士的反叛形象是他一个重要的美学理想。本文将以《铸剑》中的黑衣人为例,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作品中相似的形象作比较,探究鲁迅美学理想的一部分内容。

关键词:鲁迅;《铸剑》;黑衣人;美学理想

鲁迅小说《铸剑》收录于《故事新编》中,作者于1926年10月在厦门动笔,于1927年4月在广州脱稿。在这之前,鲁迅经历了“五川”运动和“三一八”惨案的战斗洗礼,将他当时众多的心境倾注于《铸剑》中。鲁迅还曾将“宴之敖”作为笔名,由此可见,宴之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鲁迅,而鲁迅也将一部分美学理想渗入到了宴之敖的骨子里。

一、外貌描写

在《铸剑》中对“黑衣人”的外貌描写有三处。第一处是眉间尺第一次在大街上遇到宴之敖,宴之敖帮他解围。第二次是奴才在国王面前对他的外貌描述,第三次是国王、王后、大臣们等眼见的宴之敖。“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那是一个黑瘦的,乞丐似的男子。穿一身青衣,背着一个圆圆的青包裹。”“那个人的衣服确是青的,须眉头发都黑;瘦得颧骨,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总结这三次的外貌描写,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黑”、“瘦”。

“黑”是一种冷色调,是神秘、坚决、孤傲的象征。眉间尺性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母亲早就料到他难以成大事。在他因地痞流氓的生事而错失了一次刺杀王的机会后,宴之敖就像是母亲派来的神秘使者。他不但为眉间尺解了围,让他从流氓手中得脱,而且他还要帮眉间尺报仇。他甚至知道一切有关眉间尺和他父亲的事。他天神般的出现、未知的身世、无所不知的能力,处处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而“黑”正衬托了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形象。“黑”又是一种无法质疑,无法改变的颜色,这和宴之敖的坚决相呼应。当他要取眉间尺项上人头时,坚决如铁;当他看到沸鼎中眉间尺的头拼不过王的头时,他砍下了自己的头,从从容容。因为他知道,要反抗,要的统治,流血和牺牲是必然的。这中间,寄托了鲁迅满腔的热血。鲁迅在经历了“三一八”惨案后,总结出了“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的越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这不仅仅说明“先烈的‘死’是后人的‘生’的唯一灵药”,而且还为了揭露屠伯们“阴毒的心”,借以“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形体的消瘦则是精神性情使然。他在他在集积反抗的力量,但他又看到了民众的愚昧和无知。国王出行时大把的看客,甘做奴隶的麻木劣根,这些都让他痛心疾首。如此的忧思,让他和凡夫俗子格格不入,让他深陷孤傲而忧愁之中,使得他身形消瘦。而这,正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和血”的写照。“黑”、“瘦”是鲁迅美学理想中人物外貌的重要特征,它们代表了神秘、坚决、孤傲和心怀天下的忧思。

二、神态、动作的描写

神态和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它们反映了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当宴之敖为眉间尺解围的时候,“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在林中眉间尺再次遇见宴之敖时,“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当他与眉间尺交谈时他“两粒磷火下的声音”始终“严冷”;他提起眉间尺的头来,“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他看到眉间尺的头与王头相博,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淜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当其最终战胜了王头后,“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在一系列的描写中,最突出的神态是“冷”,最突出的动作是“笑”。面对看客,他的冷笑,是一种嘲讽。这个冷嘲里,有着对眉间尺性情未改,优柔寡断的不屑,有着对地痞流氓无事生非的愤怒,有着对无所事事、愚昧无知的看客们的悲哀,更有着对自己孤军作战的无奈。他的冷笑,是最好的反击。少年松手了,看客散开了,但这个场景使得黑衣人孤独高傲的形象在人群散去后更加清晰。他砍下眉间尺的头和自己的头,冷笑依旧。这种“冷”是冷静。他始终清晰的思考着自己的每一步,洞穿了将来,直戳现实的要害。他冷得坚决,无论是面对眉间尺的死亡,还是自己的死亡,他都从从容容,因为他知道,牺牲是必然的,流血是必然的,而为了复仇,为了压迫的统治,死是微不足道的。最后,他胜利了,血的胜利,勇士的胜利。他真正的笑了,死而瞑目的微笑。宴之敖的冷和笑,是鲁迅心中睿智、沉着、犀利的勇士的化身。

三、语言描写

宴之敖和眉间尺之间的对话,是宴之敖“复仇”精神的集中体现。“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阿,你不用这称呼来冤枉我。”“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的。我的灵魂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宴之敖时一个复仇者,他憎恶“仗义”、“同情”的高尚头衔,因为他的复仇并不是个人的,他不需要任何的报答。他只是想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残暴的统治。凡是人民群众和剥削者、压榨者、屠杀者所结的深仇,他都在自己肩上背起来了,肩负天下人的重任。这也正是鲁迅所敬仰的勇士!

四、同类作品的比较

鲁迅的作品中有许多人物都是“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到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美学理想。《理水》中禹“面貌黑瘦”、“粗手粗脚”,他的随从是“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一样。”《非攻》中公孙般的门人形容墨子“像一个乞丐。三十来岁。高个子,乌黑的脸……”《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

鲁迅所刻画的黑衣人家族都体现了他的异端美学,反抗,斗争,愤世嫉俗,不随波逐流的行为,都是美的。鲁迅指出:“平和为物,不见于人间‘其强谓之平和者,不过战事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宁,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矛盾、斗争是永久的、绝对的,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都是如此。没有斗争,社会就没有进步。他赞扬摩罗派诗人“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其文章无不函刚健抗拒破坏挑战之声,这些刚健不挠、抱诚守真的诗歌是最美的,它能号召人们起来反抗世俗、尊重自我,向旧制度宣战。鲁迅赞叹拜伦渴望独立、自由的心愿如同一团潜藏的烈火。他认为,一切新生的、前进着发展着的力量都是美的。与此相反,一切阻碍前进的腐朽、黑暗的势力都是丑恶的,是注定要消亡的。这就是鲁迅美学理想中的战士。他们都有着“瘦黑”的外貌,不屈不挠的反叛形象,都将他们推到了历史的前沿,崇高博大,孔武有力。而社会上丑恶的势力,在他们面前不过是苍白的侏儒,渺小而卑微。

参考文献

[]鲁迅.鲁迅书信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2]吴中杰.吴中杰点评鲁迅杂文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作者简介:

蔡白薇,女,浙江诸暨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生。

上一篇:试论艺术的幻象形式 下一篇:协同教学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