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7-11 11:56:36

试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力求追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本文分析了制约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途径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力求追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在正确理论的支持和引导下,摒弃原有发展模式的不足,吸收和学习新的发展因素,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断解决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高效性。科学发展观正是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一、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科学技术水平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跟国外发达国家比起来,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的企业在现实发展中没有很好地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没有充分发挥好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制约了企业的未来发展水平和高度。我国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机制不完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多停留在低耗能、高污染的阶段,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还表现在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处于一种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中,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科技创新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

(二)经济体制尚未根本性转变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生产效益很低,缺乏有效的生产激励政策,改革开放打破了这一经济体制,扩大了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调动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但是,目前的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触动到旧体制的核心部分,没有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基本框架,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有限,不利于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些企业通过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能够获得较大利润,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效益低下的企业依然存在,这正需要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深化改革,为科学发展的落实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体制支持。

二、依靠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途径探析

(一)增强认识,注重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的渗透

科学发展观始终是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理论,在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要重视深刻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根据时展的新要求赋予科学发展观新的内涵,使科学发展观能够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更好地指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过去经济的发展情况中,由于过分重视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和探索。现在人们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深刻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开始在不断探索绿色清洁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摒弃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为人们探索一条高效益、低污染、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引导,让人们埋头于经济发展时开始重视建立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寻求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三者有效结合,形成了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高效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正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渗透的结果,让企业逐渐改变原有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去,不断在生产实践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坚持走可持续的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二)重视人才,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始终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更需要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作支撑。这就需要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注重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转变。人才作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是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着一切先进设备、生产资料的开发和使用,要想依靠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方式的转型,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作为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源要转化为人力资本,就需要国家重视对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创造各种条件积极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适应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现实需要。依靠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对国民的整体素质提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将培养一大批高精尖创新人才上升到国家的人才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规模宏大、结构完善的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新局面的到来,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依靠科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科技进步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众多可能,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型,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力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明显不高,有些地区和产业的发展还停留在传统的低技术阶段。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加快完善科技进步制度,提高本国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发展战略高技术,建设一支政府支持、企业主导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在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水平上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和依靠科技进步带给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尽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创新的轨道上来。

(作者单位为西山煤电万隆实业分公司)

[作者简介:于志罡(1976―),山东济南人,本科,西山煤电万隆实业分公司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方向经济。]

参考文献

[1] 王梦奎.论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取向[N].北京日报,2004.

[2] 曹护.论以投资增长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S1).

[3] 匡国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J].理论月刊,2005(09).

[4] 岑倩青.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要义[J].商场现代化,2005(17).

[5] 杨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J].特区经济,2005(07).

[6] 张卓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靠深化改革[J].中国物价,2005(07).

[7] 马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求是,2004(8).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一卡通环境下的校园电子商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