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下的声乐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11 10:46:26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下的声乐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渐渐提高,使得文化艺术市场更加宽广,这在为音乐艺术人创造机遇的同时对人们的要求也逐渐变高。面对新的挑战,对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具有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本文主要关注了我国当前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对如何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音乐专业 应用型人才 创新模式

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一般是指具有高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作要求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这些人才的音乐基础能力较强,一般都掌握了较为复杂的乐理知识,音乐技能基础较为扎实,是一般的音乐创造与音乐表演中的主力。而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由于当前的音乐专业的教育模式较为落后,因此究竟要怎么才能优化当前的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音乐型人才,才是重中之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单位应当认识到当前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教师们需要根据现有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让人才真正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以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我国当前音乐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使得其需要更多的音乐人才来丰富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大大提高,这在为音乐专业人才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培养出应用型音乐专业的优秀人才,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现有的音乐教育模式有很多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当前的人才培养力度难以满足旺盛的社会需求。一般来说,音乐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技能显著,能歌会舞,精通合唱指挥、节目编排等,属于理论和技能兼优的多能性复合人才。然而现在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技能都很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很难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过剩现象的出现。其二,落后的教学观使得改革速度较慢。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没有考虑到时代的需求,仍然用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由于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第三,教师的教学手段不丰富,教学方法老旧,直接导致了课堂呆板、沉闷,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后果。例如在音乐理论课的教学中,以前的教学方式都是在黑板上板书,即便一些老师创新性地加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手段,也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积极作用,他们只是用幻灯片代替黑板,用电脑取代录音机,与以往并无多大区别。又或者说钢琴伴奏范唱,它的教学质量、效率低。其四,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和学习观念落后、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都限制了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改变传统老旧的教学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形势下,很多音乐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说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原因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际教学时,有些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未创新,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作用,这有悖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全新的教学理念的驱使下,教师应当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向新型的音乐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教学改革的速度,并且按照社会的需求来适当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循序渐进,慢慢探索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培养模式,紧跟时代步伐。为此,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就是要及时更新教育中的学术动态和人才培养方向,多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创新程度较高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走上社会之后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二)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需要更宽广的教学空间和高质量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们能够使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在音乐教学中配备了多媒体辅助工具,如中国民族音乐概论、音乐欣赏、欧洲音乐简史等,进而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在教学时教师要避免单一播放音频、文字、视频等,应该尽量使视听相结合使用,给予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其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善于使用PPT等教学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还要配合使用其他的教学软件,常见的有Author ware、Photo shop、几何画板、动画制作软件F1ash等等。第三,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可见应该是自己精心制作的,而不是对其他人的套用抄袭,这样会影响教师教学思维的连贯性,使教学内容生硬,无法使学生学到真正的内容。第四,多媒体知识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这一点教师应该清楚,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丢弃,好的教学就是要有机结合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上课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对多或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单个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或是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学习分组,亦或合唱、齐唱的课堂。

(三)提升教学的丰富程度,在扎实的理论上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师要想在音乐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就必须充实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使整体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作为音乐歌唱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合唱能够提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一首歌的理解能力,对音乐专业艺术人才来说,这也是一种及其常见的艺术活动。反观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很多表演中没有童声合唱或是业余合唱,只有在专业程度较高的合唱表演中才可以看到。这是由于业余的合唱队伍没有系统地对自己的歌唱技巧进行训练,对于合唱中频繁出现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理解,因此难以赶上专业合唱队的合唱水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关高校在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时候,应当适当重视起童声以及业余合唱人才的培养。例如在开展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学生理解通俗歌曲的歌唱技巧。美声训练的代表曲目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松花江上》《我住长江头》等;即兴伴奏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通俗歌曲和少儿歌曲;钢琴课教学时要求学生会演奏《二泉映月》等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曲目。与此同时,学生还要通过掌握不同调式的常见伴奏织体来全面提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拓宽教学范围,增加教学内容,在学生把握基本的演奏演唱技巧基础上,从文化层面诱导学生深入了解该作品的文化、政治与创作背景,掌握音乐作品的精髓所在,例如创作意图,寄托的情感和各个要素的正确运用等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使其具备专业基础技能。

三、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性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的教育模式并不能使人才向社会真正需求的方向成长,我们应当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以此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拓宽视野学到更丰富的知识,确保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能有较强的技能水平,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佳.浅析高师声乐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及构想[J].科教文汇,2012,(23).

[2]李纯.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路向[J].北方音乐,2011,(10).

[3]邢新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建设[J].音乐时空,2014,(15).

[4]关健东.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声乐》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民族音乐,2010,(03).

上一篇: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下一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