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您的学生

时间:2022-07-11 08:21:17

永远做您的学生

学校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公开课又开始了,这一次我虽不用登台讲课,却接到了比亲自执教还要重的担子――指导本年级组的四位青年教师参赛。巧的是,他们当中的三位抽到的是紧挨着的三节课,我顿时感到压力陡增。要在短短的四五天时间里指导从教以来第一次教四年级的青年教师较为成功地上好公开课,对我来说是场莫大的挑战。我们一次次地深钻教材,一次次地修改教案,一次次地进行试讲,再一次次地潜心反思……

几天来经历的一幕幕让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初为人师的那段时光。我是一个幸运儿,只因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程老师,这是上天对我最好的恩赐,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越发深刻地感受到。

初识

记得18岁的我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幸运地被分到了程老师所在的年级组,她那大姐姐般的热情把我的胆怯一扫而空。于是,平生所上的第一节语文课我就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态把程老师请进了课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讲的是《小足球赛》,忙忙碌碌一节课讲下来,是成是败自己根本没有概念。

课后程老师并没有急着评课,而是先在年级组的同事们面前大大地称赞我的个人素质高,完全具备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潜质,我原本紧张的心情立刻被小小的自豪感所包围。当其他老师下班离去时,程老师拿出听课笔记开始对我的课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她的笔记记得那样细致,大到整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小到板书中某个字的笔画笔顺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她像对待一个小学生一样,从最基础的内容入手,教我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引导学生,怎样设计板书……没想到,自我感觉还不错的“第一课”竟然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离谱,我羞愧得无地自容。程老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小家伙,别难过,这样的经历我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关键是要尽快找到方法,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这样就能少走弯路。”我感动得连连点头。程老师考虑得多么周到啊,既帮助我在同事面前树立了良好形象,又在暗地里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让刚刚登上三尺讲台的我既充满信心,又看到不足,并明确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合上听课本时天已经黑了,可程老师好像没有觉察一般,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作文本,开始教我怎样批改习作,从题目到开头,从布局谋篇到斟酌字词,都用最简洁而又直观的修改符号批注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给学生以指导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直到现在,这些好办法我都一直采用并努力改进着,使我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受益着。

走出教学楼,所有的灯都已经熄了。然而,事后我才知道,当时正是程老师自己准备做一节重要观摩课的紧张筹备期,她竟然舍得为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小丫头付出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这份情谊让我怎样才能报答呢?唯有自己的迅速成长才能对得起恩师的栽培。

追随

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教师节那天,我正式拜程老师为师,幸福地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每一天,我都能在备课时得到她的巧妙点拨;每一天,我都能在困惑时翻看她精心批改的作业;每一天,我都能在面对各种难题时获得她热情的帮助……

程老师是忙碌的,忙得把儿子交给婆婆照料,忙得几乎每天最后离开办公室,忙得在各种场合做公开示范课。我也是忙碌的,忙得每天中午不休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设计班级活动,忙得双休日在家足不出户地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忙得跟在程老师的身后听她的每一节试讲课、每一次专家评课和每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大胆尝试以生为本的《田忌赛马》、令全场师生动容落泪的《丰碑》、全国比赛中大放异彩的《那天》、课堂上弥漫着“爱”的味道的《掌声》、带给学生多元体验的《圆明园的毁灭》、渗透学法顺学而导的《花的勇气》……我紧紧地跟随着程老师,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贪婪地学习着她每一堂课上的教学智慧和语言艺术。不知不觉中,自己也逐渐成长起来:从第一次参加区赛讲紧张得彻夜未眠的青涩小老师,成长为山西省第七届教学能手;从家长持怀疑态度的新手老师,成长为师生认可的优秀班主任;从一听教学论文就发愁,到所写的论文多次获得省级一等奖并发表于各种教学刊物……学校里,像我一样得到程老师悉心指导和帮助的青年教师不胜枚举。在程老师当上学校的教研员期间,我校的语文教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很多青年教师在各级教学大赛中载誉而归,我们像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一样,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我深深地知道,我们的进步和成长都缘于幸运地遇到了恩师程老师。记不清有多少次她陪我们磨课到深夜,记不清有多少次她为了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难点而苦苦思索,更记不清她一共听了我们多少节不成功的试讲课。但我会永远记得她曾经告诉我们的话:要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天道酬勤,认真走好每一步,机会就会向你招手;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一定是培养了一个个优秀的学生;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尽力去做一些职责以外的事,不能只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

在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才惊讶地发现,程老师教给我的已不仅仅是教学中的小艺术了,而是做一名教师的大智慧,而这些都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了我的思想中,甚至连自己都不曾觉察。

分离

2006年,我因工作调动和程老师分开了。令自己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分离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退步埋下了伏笔,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和程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是多么的宝贵。

来到新学校,我由于忙着适应新环境,和程老师的联系越来越少。而之后程老师担任了一所名校的校长也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她还是在百忙之中主动打电话告诉我,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找她。可我怎么忍心再给她添乱呢?

新学校每学期一次的公开教学比赛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检验,头两年的参赛还感觉游刃有余,可随着时光的流逝,每到讲公开课前,自己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我知道――“老本”要被吃光了,课很难再上出新意,上出精彩来了。每天封闭在校园内,外出学习早已与我无缘,当前语文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方向,我竟一无所知,为此深感懊恼和不甘。不行,学习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手段!我到网上去查找名师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一句一句地摘抄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揣摩名师对学生的点评和指导,一次又一次地上名师的移植课,我的课堂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这样在迷雾中独自前行的状态持续了两年后,我终于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严重退步了。在研究名师的教学设计时,我只是凭着一种直觉肤浅地判断:哪些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值得借鉴;哪些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可为我所用;哪些语句朗读指导到位,能融入课堂。至于教者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真正用意以及教学目标的定位出于何种考虑等深层次的真正值得思考的因素,往往都被我在忙碌中忽视掉了。

成长道路上因怠惰产生的空虚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苦恼中。该怎么办呢,如果程老师能在身边该有多好啊!我不止一次地感慨。离开了她,我仿佛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可越是这样,我越不敢和恩师联系,不想让她因我的退步而难过。

重聚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我在2011年承担了在太原市学生达标优质课堂展示活动中做观摩课的任务,而程老师将会为我的课做现场点评。得知这个消息后,我有喜有忧,喜的是终于可以再续前缘,再一次成为学生接受程老师的指导了;忧的是担心我讲的课会让她失望。

我豁出去了,决心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苦心钻研,一连试讲了四次,教案也改了无数回,还专程跑到程老师家聆听她对教材的分析。可偏偏在她亲自来听的那次试讲中,我讲出了最“砸”的一节课。我难过得直掉眼泪,可程老师不仅没有责怪我,反而心疼地帮助我缓解压力,仔细分析原因。原来我前几次试讲下来,吸纳了众多专家和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尽最大努力虚心地接受并改进了,可这样一改反而失去了自我,课也失去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最大的问题是我的教学流程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安排的,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设计。只有心中首先想到的是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课的设计才能顺学而导,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渐渐地,我似乎悟出了许多。再改!而且是大改!终于,我在展示活动中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观摩课的教学任务。我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程老师课后对我语重心长的告诫:“郭佳,程老师对你今天上的这堂课并不是十分满意。回去以后,一定要多了解最前沿的教学理论,多关注特级教师的博客,相信会使你受益的。”简单的话语如雪中送炭一般,让我明确了下一步应该从哪些方面弥补不足。

我深知自己这几年落下的功课太多了,所以我一刻也不敢耽搁,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每晚上网浏览特级教师的博客;在假期里把所有能找到的教育类书籍杂志抱回家,进行阅读筛选,分类摘抄;想方设法争取外出学习听课的机会,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在关注特级教师的博客时,我读到了程老师一篇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的博文《把“根”留住――“语文教学教什么”的思考》。反复品读之后,我不仅反思出了那节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明确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将知识转化成智慧奉献给我们可爱的学生。细细品读程老师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好些困扰自己多年的教学难题竟然迎刃而解了,原来教学是这样一件轻松愉悦、令人享受的事情啊!

传承

这两年和程老师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我们几个原来的徒弟经常在假期聚在程老师家搞教学沙龙活动,有时分享读书心得,有时探讨教学难题,有时共同磨课,有时钻研写作。每当大家灵感迸发、畅所欲言、交流分享时,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更是我们进步成长的时刻。

如今,程老师不仅仅教我们怎样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教我们怎样培养更多的青年教师,更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身教胜于言传,我们都心甘情愿地像程老师一样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点滴经验传授给身边的青年教师,就像程老师当年教我们一样手把手地把最基本的入门知识教给她们,就像程老师当年严格要求我们一样对她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和目标,就像程老师当年悉心指导我们一样陪伴她们磨课到深夜。

然而,有时候看着青年教师们迷茫的样子和仍存在大量问题的课,我恨不得自己站在讲台上替她们讲;有时候因时间太紧迫,她们的进步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我会着急地指出她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时候为了让她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所突破,我甚至会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要求。每当这样做时,看到她们那一张张单纯稚嫩却疲惫焦虑的脸庞,我的心里也非常难受,但“严师出高徒”这样理性的念头总会战胜感情,于是继续咬着牙坚持“逼”她们成长。

看来师父真不是好当的,晚上我再次打开了程老师的博客,这一次要寻找的秘诀是“怎样有效地指导青年教师”。看着那一篇篇文章,我的眼前真切地出现了程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情景,没有全盘否定,没有批评指责,甚至没有一个“不”字,有的只是赏识夸赞,有的只是点拨引导,更多的是春风化雨一般的温暖和感动。我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了,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太急于求成了,过于严肃认真的态度给青年教师带来的压力太大,她们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我提出的建议呢?

但是其中的玄机我还是不求甚解,于是又去专门请教程老师。她笑着告诉我:“你只要记住‘人在高位视人为人’这样一句话,就一定能当个好师父。”看着我若有所思的样子,她干脆举了一个例子:“《唯一的听众》中的老教授为什么不干脆教那位青年拉小提琴,而要谎称自己‘耳聋’呢?她给予的是最容易让对方接受的帮助啊!”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确如此,当我们处于强势地位时更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将心比心,要采用她们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如此,教育学生如此,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更是如此。程老师上的“这一课”我将铭记终生,因为它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真正替他人着想的人。

程老师就像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每当我一遍遍品读时,总能从中不断获取新的营养、智慧和力量。程老师,我愿永远做您的学生!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附属小学)

上一篇:阿姆斯特丹“骑士”之城 下一篇:新目标英语九年级水平能力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