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场”创设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7-11 03:50:24

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场”创设的实践探讨

摘 要:创设“问题场”作为一种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式,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认同。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创新,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05-01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有些情境并非学生熟悉的、创设一些无意义的或无价值的问题情境等等。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一些对策。

一、创设“生活化”与“数学味”相结合的问题情境

专家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情境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应该用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必须淡化过浓的生活味,把问题情境的数学味凸显出来。其次,教师要切记生活化是更加有效进行数学化的途径,而非终极目的,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只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与“数学味”相结合的问题情境。

许多老师把“创设问题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媒体使用、活动组织、物质刺激等外在手段达成目标。这种“外在化”有一定的效果,但会随着外在因素的消失而消失,是短暂、肤浅的。只有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身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深刻。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教师就不宜再采用直观形象外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应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层面,问题要侧重于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如学会自主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深层挖掘教材的问题情境创设,尽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学生,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满足,从内化角度触动其自身的学习动力。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但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有效问题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要用数学思维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奥妙

《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感悟、有趣的问题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完后再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创设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但同时这里要强调,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是具有一定的障碍性,不可太难,也不可流于浮浅。最佳的问题情境应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学生心中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明确的方向,探索才有充足的力量。一个恰切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打开学生情智的闸门,伸展学生联想的翅膀,诱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勇气,坚定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张。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数学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展开。是的,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萌生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能够激起学生对问题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创新,努力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近而提升数学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

上一篇:高中英语作业评语技巧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