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老通宝\二诸葛三代落后农民形象比较分析

时间:2022-07-11 03:25:13

阿Q\老通宝\二诸葛三代落后农民形象比较分析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404000)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09-01

摘要:同一个大背景、不同的小环境下,人物也有不同的人物性格。阿Q、老通宝、二诸葛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一个住农村小镇未庄,一个住根据地刘家村。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阿Q;老通宝;二诸葛;人物形象;比较

一、人物形象

(一)阿Q。

1.质朴愚味又圆滑无赖。

“有一老头颂扬阿Q,说:“阿Q真能做!”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阿Q很喜欢。”但当他到尼姑庵里偷萝卜被发现时,阿Q却死皮赖脸的不承认,还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你么?”

2.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

“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因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但是:赌博赢来的钱被抢走,就自打嘴巴,当是打别人身上,从而又心满意足的睡着了。

3.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

被王胡打败,又遭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就迁怒于小尼姑;因赵太爷而丢了生计,就把不满发泄到小D身上。但是,赵太爷骂他,他不还口;假洋鬼子打他,他不还手。

4.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

头上的癞疮疤是他的,刚开始“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但他又惊人的麻木与健忘,被假洋鬼子打了一顿,他反而觉得轻松。被把总抓进大牢判了死刑,他却因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

(二)老通宝。

“他穿着一身破棉袄,坐在塘路边的石头上,感慨着世界真是越变越坏”;“拿着长旱烟管恨恨地敲着脚边的泥块”......虽然失望但不绝望,他仍试图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辛勤劳动来求得生活。当他看到桑叶长势较好时,“被穷苦弄麻木了的心里勃然又生出新的希望来了”。他有胆略、有魄力;善于筹划、有决断;经验丰富,身体力行。他丰富的经验,帮助他们一家取得了一次次大丰收,但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统治下的农村破败形势,他的经验明显不够用了。好天气,好蚕,好稻子给了他无限的希望,但他没想到自己却一次又一次破产,一次又一次得病。他无法解释这是为什么。他还在走着曾经走过的路――依靠勤劳节俭创家业的路。很遗憾,这条道路没能实现他的梦想。

(三)二诸葛。

原名刘修德,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每逢村里大小红白喜事,总少不了讨教阴阳八卦的乡民。他与后庄的一位仙姑并称两大神仙。他“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黑道黄道”。虽然闹了一个“不宜栽种”的笑话,但他仍没悔悟,坚持他的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为了反对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就以“命相不对”为借口,还给他找了一个生辰八字都和的童养媳。

因不明白自己受苦的原因,所以他相信五行八卦;因为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他把一切厄运都推给命运。他认为种种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命不好,都是因为自己与他人的生辰八字相克。

二、形象对比

(一)相同点。

1.怯弱和奴隶性。

在赵太爷、假洋鬼子面前,他唯唯诺诺,点头哈腰,连大气都不敢出。骂他没表情;打他没反应。只有等他们走远了才敢小声骂一两句,表达一下自己心中不满。

“阿四,前回听说小陈老爷要些旧木料。明天我们拆了这猪棚卖给他罢”。明明陈老爷家和自己家一样,已不复当年,但在老通宝心中,陈老爷仍然是当年那个呼风唤雨陈老爷,故仍叫他的儿子“小陈老爷”。一伙人到他家去抢粮食,但老通宝却无能为力,只轻声咒骂几句,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二诸葛就更夸张了,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见小二黑被人家捆起来,就跪在兴旺面前哀求道:“兴旺!咱两家没有什么仇!看在我老汉面上,请你们诸位高高手……”不论对错,先哀求再说,展现其卑怯性;当二诸葛被请到区里,看见小二黑,他便大声呵斥他。区长道:“干什么?区公所是骂人的地方?”二诸葛不说话了。因为人家是官,老通宝不敢放肆。

2.在对待女人的态度上。

阿Q在对待女人的态度上明显的男尊女卑、蔑视而又追求。虽然不识字,但也懂“男女之大防”;也很有排斥异端(如小尼姑及假洋鬼子之类)的正气。他认为:“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他认为吴妈是“假正经”,可他却时常想起她,舂米时还大胆向她求爱,甚至在被拉去砍头的途中还对她念念不忘――“很久违,伊原来在城里工作。”对于小尼姑,阿Q则充满不屑,认为她连小D、王胡都不如,只把她当做是出气筒,还动手调戏她。可当天晚上,他却被小尼姑弄得飘飘然,翻来覆去睡不着。

二诸葛“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黑道黄道”,但只要你不跟他犯冲,他也不多跟你计较,而且还会用自己的所学为你“排忧解难”。唯有同村不同庄的三仙姑是个例外。因为她三仙姑的那个坏名声和她的游手好闲。他一次又一次的阻止自己的儿子与小芹恋爱,还帮他找了一个小好几岁的童养媳。从这点可以看出老通宝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3.跟当地的大人物有关系。

“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采,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真是可笑,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你还跟人家攀亲戚。

老通宝相信自己一家和“陈老爷家”两家的运命是一条线儿牵着的。“长毛造反”时,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了六七年,然后又同时逃了出来,而且都偷得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如今自己家反欠三百多块钱的外债,陈老太爷家也已经完结。

二诸葛,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原来他跟神扯上关系了,是刘家蛟的两个神仙之一。

(二)不同点。

1.家庭状况。

阿Q无姓无名,无妻无儿女,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斗大字不识一个,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只给人家做短工维持生活。与之相比,老通宝和二诸葛就幸福多了;他们有一个温暖的家(虽说常与家人拌嘴吵架),有妻子儿女,有份家业,有自己的房子土地和可以勉强糊口的粮食。

2.革命观。

阿Q认为:革命就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他做的“革命梦”里,得罪过他的人一概要杀头,吴妈、邹七嫂的女儿和赵太爷家的元宝、洋钱、洋纱衫……统统都归他所有。至于为何要革命,怎么革命,革命为何会被杀头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却从来没有想过。

老通宝恨死了带“洋”字的东西。“自从镇上有了洋货,河里有了小火轮,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镇上的东西一天天贵起来。父亲留下来的家产越变越小,最后没了,还负了债。老通宝恨洋鬼子、恨洋货,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洋钱除外);想要靠春蚕摆脱贫困,却不肯养养丝厂欢迎的洋种;想要拯救田里的稻子,却不肯用“洋水车”。他带有盲目的排外倾向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朦胧的反帝意识。

二诸葛,一天到晚天干地支,黄道黑道,只要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才不管你什么革命不革命的。遇到了烦,能求则求,能忍则忍;若解决不了,就推给命运,说时运不济。

3.人物命运。

三个人,三种不同的性格和命运:阿Q稀里糊涂被拉去做垫背――枪毙示众,真正做到了无牵挂;老通宝最终还是一病不起,死了;二诸葛丢弃了跟随他多年的天干地支、阴阳八卦,最终有所转变。

参考文献:

[1]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2]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3]傅光明选编,《茅盾小说》[M]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4月第1版。

[4]工人出版社、山西大学合编《赵树理文集》[M] 工人出版社 1980年10月北京第1版。

上一篇:略论史前人类对食物的加工 下一篇:浅析吴湖帆山水画中设色的传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