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7-11 02:50:20

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分析和研究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拉米夫定;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31-02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简称为乙肝肾,在临床上是常见疾病,其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同相应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内,并激活补体,致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型的肾小球肾炎[1],其病程迁延、预后较差,临床治疗难度很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本文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58例,采用拉米夫定及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两种方法治疗,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9~61岁,平均(38.7±11.3)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膜性肾病26例,膜增生性的肾小球肾炎14例,系膜增生性的肾小球肾炎12例,局灶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症4例,硬化性的肾小球肾炎2例。所有患者均已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排除标准:患者为重叠嗜性肝病毒感染;合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肺结核等疾病;有心胸手术史;有癌症或肝硬化疾病;有脂肪肝或者是药物性的肝损害;为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连续治疗1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甘草酸苷50 mg静滴,1次/d,连续治疗1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至正常,尿蛋白检测值改善明显;(2)有效:患者的体征与临床症状缓解,肝、肾功能有所改善,尿蛋白检测值好转;(3)无效:达不到以上指标[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除侵犯肝脏以外,对其他组织与器官也会造成损伤,其对肾脏损害,不仅同病毒的复制有关,与免疫应答的关系更为密切[3]。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激素类药物不仅抑制免疫反应,且也减弱了抑制病毒的复制,会使肝炎再燃。复方甘草酸苷为盐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甘草酸苷的复合制剂,其可抑制胶原基因转录与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分泌,保护肝细胞,具有抗肝纤维化、免疫调节、抗病毒、抗炎的作用[4]。拉米夫定属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比较显著,其通过对HBV-DNA复制产生抑制,可减轻肝脏的损害,改善患者预后[5-7]。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病的治疗中,效果比较明显,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BV-DNA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检测值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将复方甘草酸苷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肾组织病理性损伤,延缓肾功能进行性的损害,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吴红赤,李洋,等.乙肝相关性肾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7(11):105-107.

[2]黎志良,金凌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的临床特征[J].肝脏,2012,5(8):59.

[3]张明霞.拉米夫定联合玉屏风散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9(5):13-14.

[4]庄永泽,龙圣海,林沁,等.对拉米夫定治疗无应答或变异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6(5):36-37.

[5]李宝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TNF-α和IL-8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100-101.

[6]陈子新.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丁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26-27.

[7]高传义,张玉荣,赵继海.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61-163.

(收稿日期:2013-07-09) (编辑:王韵)

上一篇:浅谈赤峰物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下一篇:MSCT三维重建显示肝癌异位肝动脉供血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