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1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8 06:48:49

肝脾破裂术中自体血液回输31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对肝脾破裂术中运用自体血液回输治疗的临床价值予以评价。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肝脾破裂术的患者共31例,治疗中采用了M9W-3000 P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伤口流出的血液通过回收机进行回收处理后行回输治疗,且在血液回收的过程中在吸管内将血液与抗凝药剂混合,防止血液凝集。结果:每例患者回输血液400~4100 ml,平均1100 ml。其中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其原因均为由于失血过多且时间较长造成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供氧不足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全身感染、凝血异常及血红蛋白尿等现象。手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肝脾破裂; 自体血液回流; 血常规检查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035-02

肝脾是人体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较常出现,比例可达到40%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逐步增加。从而在进行肝脾破裂手术时也越来越重视保留肝脾以及肝脾免疫功能,而对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方法进行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1]。本次研究中,笔者将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肝脾破裂术的31例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2009年10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肝脾破裂术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1例,女10例,年龄12~74岁,平均(39.9±4.2)岁。31例患者中,肝破裂患者12例,脾破裂患者16例,3例患者出现肝脾复合伤。由交通事故造成21例,高处坠落致伤6例,撞击致伤3例,刺伤致伤1例。患者的失血量为650~4100 ml,回输血量为400~4100 ml,伤程为0.5~72 h。患者的住院时间10~17 d,平均(12.1±1.5)d。症状为腹痛、头晕、眼花、恶心、心跳加快、休克等,其中1例患者还伴有肺挫伤和肋骨骨折。按照Call和Scheele对患者的受伤程度进行分级,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例。且所有回输血液患者,排除肠道、胆道、胰腺破裂、败血症以及腹腔肿瘤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本次治疗采用M9W-3000 P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伤口流出的血液通过回收机进行回收,在血液回收的过程中在吸管内将血液与抗凝药剂混合,防止血液凝集。与此同时,应当将肝素15 000 IU加到500 ml生理盐水中,使血液在回收机中进行多次过滤,再使用大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净化等,除去血液中的抗凝剂、脂肪颗粒、清洗液等,之后将血液装入血袋,回输给患者。以上为一个循环,在手术过程中应多次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手术完成之后24 h之内,要对患者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每例患者回输血液400~4100 ml,平均1100 ml。有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其原因均为失血过多且时间长造成大脑、肾脏等多个器官供氧不足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其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全身感染、凝血异常以及血红蛋白尿等现象,回输效果较好。患者手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脾是腹腔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当肝脾发生破裂时则需要进行紧急抢救,其医护人员应做好争分夺秒的准备[2]。当患者在术前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伤口继续出血或伴有其他器官和脏器的损伤,医护人员应当立即安排患者进行手术。而经检查后证实脾脏的受伤较局限、较浅,且不伴有其他器官、脏器的患者,可以在密切观测脉搏、血压、腹部体征、血细胞等条件下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其他患者的手术要求较为严格,具体来讲则应保证以下几点:首先,手术室要经严格消毒,避免病菌、病毒数量过多,以及使用标准器械。其次,医护人员在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时应动作迅速、分工合理,将给患者输血、输液以及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其呼吸畅通等进行具体分配,伴有肺挫伤和肋骨骨折的患者在需要时打开气管。最后,则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保证对患者进行补充血液,应最少打开2~3个静脉通道[3]。

对于术中运用自体血液回输进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血液的质量。血液回收的过程中应注意血液与抗凝药剂的混合,防止发生凝集。而输注前的血液也应经过严格的过滤、生理盐水冲洗、净化等过程,保证其血液的质量。而通过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其自体血液回输具有以下优势:第一,自体血液回输能够提高抢救高危患者的成功率,可以为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及避免异体输血对患者产生的其他生理反应。第二,自体血液回输可以解决血库血源不足的情况,且活性较高,运输养分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源性传染。第三,血液回收机准备时间短,可尽快地进行手术,不被化验血型以及交叉配血等事情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4]。另应注意的是,血液在进行回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清洗等处理,会造成血浆、血小板以及凝血因子的流失,因此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应该适当补充白蛋白,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输注一些冷冻血浆[5-6]。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选患者手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较手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

综上所述,自体输血可对血液进行较好的保护,能够提高抢救高危患者的成功率,可以解决血库血源不足的情况,血液回收机准备时间短,可尽快地进行手术,不被化验血型以及交叉配血等事情耽误宝贵的救治时间,故此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5.

[2]周志浩.延迟性脾破裂17例诊治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2(2):146.

[3]梁建峰,林良辉,张茂忠.外伤性脾破裂诊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2(2):102-103.

[4]李平,于益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9,33(6):392-395.

[5]张孟尚,田志彬,杨瑞娟,等.浅议自体输血[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43-144.

[6]刘海亮,梁庆丰,郭建周.外伤性肝破裂57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47-48.

(收稿日期:2013-07-09) (编辑:王韵)

上一篇:从拒绝盗版谈公民与工程师的责任与义务 下一篇:浅谈废旧油皮厂拌热再生技术在养护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