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07-11 01:48:1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999~2006年我院收治的25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者予NIPPV治疗,并观察其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等。结果:22例经NIPPV治疗后临床表现和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好转出院。3例合并充血性心衰的患者以上指标无好转。结论:NIPPV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464-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多种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在COPD急性发作和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中,NIPPV的疗效是明确的[1]。与传统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相比,NIPPV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我科应用NIPPV治疗25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1999~2006年我院收治的25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6例,病程7-30年,且反复发作。入院后查体:神志清,均有程度不同的紫绀,双肺可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0~120次/分。其中3例有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下肢水肿。动脉血气分析均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积极抗炎、平喘、解痉、祛痰等综合治疗3天后,仍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PaO250 mmHg且进行性升高,即给予NIPPV间断通气治疗。NIPPV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连接方法(经口鼻面罩或鼻罩),起始吸气相压力(IPAP)8-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相压力(EPAP)3 cmH2O,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上调治疗压力:吸气压力12~22 cmH2O,呼气压力3~6 cmH2O,持续时间1~4小时,每日3~4次,疗程4~15天。对上机后的患者检测SaO2、PaO2降低者,逐步调高吸氧流量直至SaO2>90%。

2 结果

每次通气后22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紫绀、头痛、乏力等症状减轻,体力增强,呼吸频率平均下降4次/分,心率平均下降8次/分,PaO2平均上升15 mmHg,PaCO2平均下降11 mmHg。3例呼衰合并心衰,病情较重,治疗后紫绀、呼吸困难无改善,心率增快,血压下降,水肿、少尿,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缺氧加重改变,PaO2平均下降9 mmHg,PaCO2平均上升1 mmHg。

3 讨论

与COPD相关的呼吸衰竭是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克服auto-PEEP所做的呼吸功占呼吸系统所做总呼吸功的(43±5)%[1],增加的氧耗值与胸片上的膈肌低平程度相关。呼吸中枢过高刺激,增加气道阻力和动态过度充气导致呼吸疲劳,治疗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皮质激素和抗生素不能减少呼吸功(WOB)足以避免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直到诱发呼吸衰竭的因素改善。大量文献强烈支持COPD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作为早期的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到需要气管插管的程度,或作为气体交换严重受损患者气管插管的替代治疗。

BiPAP呼吸机可以提供两个正压辅助通气,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作为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时又能自动地调低到较低地呼气压,将气体呼出,故具有呼气末正压的作用。压力支持通气是在患者呼吸较稳的前提下,每次吸气受到一定的压力支持,以增加吸气,增加潮气量,达到适当的通气量而增加肺泡通气,PaCO2随之下降。同时可以降低呼吸的功耗,使患者浅速呼吸变为深而慢的呼吸,改善呼吸肌的疲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可以防止小气道和肺泡的陷闭、萎缩和不张,改善气体分布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静-动脉分流。提高PaO2。BiPAP机械通气虽然压力较低,但仍具有正压通气时的不良反应,由于形成了反常的气道内正压,可使肺泡内气压明显升高,易出现肺大泡或肺间质水肿。同时气道内正压亦可经肺组织传送到胸膜腔、肺血管和心脏,(1)使胸膜腔内压力升高,外周静脉血回流障碍;(2)肺血管床受压,右心负荷增加,导致心室扩张,心衰和循环障碍加重。有研究指出患者肺顺应性越高,则正压通气对循环影响就越大,对存在血容量不足和(或)心功能不全患者,机械通气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更明显。COPD伴充血性心衰的的患者的NIPPV的效果较差。本文3例患者在应用BiPAP后病情无好转。因而NIPPV在治疗COPD并心衰的患者,应注意其适应证,对伴有Ⅱ度以上心衰患者应首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纠正心衰与循环障碍,再考虑予NIPPV,否则会加重病情。

另外患者的依从性是NIPPV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应该严格按照NIPPV的操作程序,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指导工作,注重湿化、雾化。有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强化激素、水化和内科综合治疗。随着气道阻力下降,耐受性会逐渐提高[2]。

正确设置适当有效的吸呼气压力是NIPPV治疗的关键,压力过大患者难以耐受,压力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我们一般以吸气压力8~10 cmH2O 开始,据患者耐受性,临床症状,指测SaO2和血气分析结果逐渐调高吸气压力至合适水平。本组治疗压力范围为:吸气压力12~22 cmH2O,呼气压力3~6 cmH2O。

NIPPV的常见不良反应是漏气、罩压迫、口咽干燥、鼻梁皮肤损伤、排痰障碍、不耐受或恐惧、误吸、胃胀气等。故需要密切的监护和恰当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和呼吸参数的变化,经常固定头带的松紧度有无漏气等。所以,要使NIPPV成功,调节呼吸机是一个方面,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取得配合,对NIPPV的成功尤为重要。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15例的体会 下一篇:奎硫平治疗学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