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7-11 12:52:32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从体育教学的连续性、实践性、思想性三方面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指出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育竞赛活动中都有所体现。针对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具有的实践性、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特点,提出了运用意识教育法、说服教育法、规范指导法、榜样教育法、集体训练法、游戏训练等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优势;方法

体育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使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把德育本身的目标和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平日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时,只要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客观认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就能真正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作用。

一、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优势

1.体育教学的连续性

体育学科是开设年限最长的学科,它是各种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到大学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能接受到体育教育,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接受德育教育的连续性。

2.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品质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育学科又具有以身体运动实践作为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性。正是有这样的特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容易掌握学生的不足,便于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来进行各种德育教育。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

3.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思想性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德育教育的有力因素。体育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里明确规定了与德育相关的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与社会适应目标,高度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具生动与直观,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1.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体现

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内容中随处可见,例如: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可培养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体操、武术等项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体育游戏教学,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等可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会时不时地对参加者的思想品德提出严峻的考验。又如:中长跑时出现“极点”,是坚持下去还是半途而废;在比赛中对方进行侵人犯规时,是毫不计较,还是“以牙还牙”;集体配合不够默契,比赛失利时,是相互鼓励,还是相互抱怨;裁判误判时是宽容大度,还是“斤斤计较”;比赛节节胜利时,是谨慎从事,还是骄横自大等等。在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就在不断实现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体育场、馆内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比较广泛,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限制就难以进行教学。因此,在体育课堂上,课前整队集合,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人数,队列、队形的合理调动、变换、队列练习,组织学生布置、收拾器材,练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等,都具有具体的要求,这些在组织的过程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德育教育因素。显而易见,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整齐、遵守纪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生活的各种准则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加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其潜移默化地养成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

3.德育教育在体育竞赛活动中的体现

体育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竞赛能够激励青少年学生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荣誉以及集体荣誉给其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使他们饱尝胜利果实的喜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又能培养失败者具备战胜困难、不甘失败、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

三、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特点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追求的既是物质性的身体运动,又是精神性的文明行为,两者有机统一。它的特点是在相对宽阔的环境里应用自然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身体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实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密切配合,教师与学生频繁接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1.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就是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在运动场馆中直接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失败的苦楚、成功的喜悦、学习的艰辛。而教师则在动态的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2.德育教育的多样性

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丰富,并且每一种教材蕴涵的德育内涵也有所不同。如民体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田径项目着重培养不怕困难、不怕苦、勇攀高峰的精神等;游戏类教材着重培养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等。

3.德育教育的灵活性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的情况,思想教育的培养也有所不同。如跳短绳的教材主要培养学生不怕苦、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分组练习中,可以让学得好的同学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球类项目既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也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刻苦学习精神,只是根据实际情况培养的侧重点不同。这些体现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具有的灵活性。

4.德育教育的及时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始终活动的过程,这使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并且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如天气、场地、车辆)的干扰和影响。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意志、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活动和思想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于是,便为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体育教师应善于把握这些“机会”,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教育,使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具有及时性。

四、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1.意识教育法

意识教育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意义、途径和效果,动员其主观意识,自觉地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品质。如在中长跑教学中,通过讲解长跑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告诉学生练长跑会碰到的困难以及科学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困难,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即根据青少年自尊心和进取心较强的特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所表现出的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一般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要实事求是、讲明道理、循循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以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为主。对极个别违纪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对那些屡犯错误的学生更要注意方式,目的是教育他们,不能把他们说成不可救药,更不能讽刺、挖苦、惩罚他们。总之,要通过说服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提高觉悟,落实行动。

3.规范指导法

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任何人都要执行,不得违规。又如:队列队形的训练这种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也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就能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榜样教育法

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以及教师的表率作用来熏陶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养成其优良的品质。如: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对中国运动员崇拜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势利导,从而培养其拼搏进取精神及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5.集体训练法

教师应当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时,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6.游戏训练法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游戏教学,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更要重视发挥游戏的德育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团结、负责、遵守纪律、活泼乐观、进取创新等优良品质。如:把投掷游戏的投掷目标假设为敌人的军事目标,把障碍物假设为“壕沟”、“铁丝网”等军事设施。用游戏训练法进行德育教育,要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寓品德教育于游戏教学活动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结语

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这说明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抓住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守芬.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13-121.

[2] 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0,(4):14.

[3] 李金华.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探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1,(4):15.

[4] 陈永权.实施新课程标准应加强思想品德教育[J].体育师友,2002,(3):11-12.

[5] 苏福民.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浅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2,(4):64-65.

[6] 彭涛.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具体化[J].中国学校体育,2000,(5):23-24.

[7] 杨秀珍.让德育融入到教学中[J].中国学校体育,2000,(2):14-16.

上一篇:守与放的博弈 下一篇: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证券投资实务》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