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点亮新生活

时间:2022-07-11 12:48:17

沼气点亮新生活

沼气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它是将猪粪、牛粪等家畜粪便经过发酵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气体,用来烧火做饭、点灯,既方便卫生,又节柴省电,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的富民工程、生态工程。

烧水做饭不用柴

真没想到,用手轻轻地将炉灶按钮一转,只听“啪”地一声,蓝色的火苗霎时就窜了出来。那火舔着锅底,呼呼地烧着,比煤气的火还旺呢。这是记者近日到西安市长安区滦镇乔村刘永姓家中看到的真实情景。主人高兴地说:“过去用柴火烧水煮饭,烟熏火燎;现在用上了沼气,做饭不用生火,脏物变能源,干净卫生,省事多了,连村里的环境都改善了。”

刘永姓是个养猪户,养有12头猪,最多时50多头,他以猪的粪便为原料,在后院的猪圈里建了一个沼气池。发酵池建在地下,上面养猪,只见地面上一个直径80厘米的封口,是用水泥做的,平平整整,下面就是沼气池,可容纳8立方米的气体。原料从旁边的一个小口送入,产生沼气后,通过管道送入家中,在通过沼气净化调压器进行过滤后,就可放心使用了。

刘永姓指着猪圈的沼气池说:“这些气我们一家根本用不完,还免费输送给邻居使用,让大家共同享受沼气带来的实惠。”在他家的厅堂里,刘永姓的妻子说:“政府提倡搞沼气,好处多着哩,通过改厕、改圈、改厨房,过去的废料成了今天的宝贝,厕所也可冲洗了,比以前干净卫生。洗澡也在家里了,真方便,想啥时洗就啥时洗。如今,咱农民的生活也赶上城里人了。”他们回忆起过去农家的情景,柴火做饭满屋灰,夏天蚊蝇满院飞,这些如今已变为历史。现在,厨房里苍蝇没了,环境好了,炒的菜也更香了,这都是沼气带来的好处。

说话间,刘永姓的妻子转身来到厨房,又介绍到,虽然没有城里人用的整体橱柜,但也干净卫生。从沼气池接过来的出气管与沼气灶、沼气灯连接起来。轻轻地一拧点火开关,淡蓝色的火苗“腾”一下着起来。随手一按开关,沼气灯也亮了起来。随行的村干部冉利毅说:“我们村的沼气池建设,全部采用的是新型技术,该项技术实现了池体、进料间、进料口、水压间、出料口一次性整体浇筑成型,强度、气密度、寿命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规范标准,使用寿命可达数十年。”

节省能源增收入

在乔村党支部书记陈炳寿家,他向我们介绍了全村建设沼气池的情况。他说,我们村是长安区重点扶持的沼气村,全村500户,已有50户人家用上了沼气,有的家庭正在建池,要逐步实现全村沼气化。修一个沼气池需1500元,政府拿1200元,农户只贴300元。猪圈、厕所、厨房一起改造,可以说是一件大好事。

对沼气池的好处,陈书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过去一到夏天,村里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现在村里厕所、猪圈都和沼气池连了起来,粪便流进沼气池发酵。密封的沼气池让蚊蝇没了滋生地,屋里屋外自然也干净了。环境一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生活比以前讲究多了”。

陈书记还向我们算了一笔账,通常村里每户农家一年要烧掉2000斤左右的麦秆,同时每户要有几个强壮劳力才能搬运麦秆,既辛苦又浪费了资源,得不偿失。如今自家建了沼气池,省柴省钱省劳力。一个农户建一个8立方米“三位一体”的新型沼气池,用沼气做饭,一年可节省燃料费约600元;用沼气照明,一年可节约电费90余元;一个沼气池可以保证二三亩地的肥料,一年可节约化肥、农药100余元;施用沼肥粮食产量可提高25%以上,增收150元。一个沼气池一年带给农户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000余元,两年就能收回成本。

据有关技术人员实验证明,利用沼肥除能使粮食增产外,养鱼每公顷水面也可增产约400公斤,养猪可提前出栏一个月,每头均节约饲料50公斤左右,用沼肥还可使蔬菜水果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而且提高了品质,是无污染的优质绿色产品。农民使用沼气后,由于自产能源和肥料,大大节省支出,其纯收入远超过常规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相当可观,全村现有50个沼气池年可增收5万元。总的来说,兴建一个沼气池,如新添一个增收项目。

综合利用前景宽

沼气池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在乔村,沼气跳出单一的“能源”概念,与农民生活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粪便产沼气,沼气烧火,沼渣当肥料,催生出“猪――沼――果”、“猪――沼――粮”等多种生态模式,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经济,拉动了养殖业,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实现了农户家园的集约经营。

原来只能做农家肥的猪粪,现在也成了香饽饽。村民刘永姓养了15头猪,积攒的猪粪一大堆,自己做沼气原料根本用不完,而其他养猪少或没养猪的人,就要用他的猪粪做原料,猪粪每架子车10元钱,这样又可以增收了。村民吕孝民养了60多头猪,经济效益相当好,仅猪粪收入又可赚不少钱。

“一口沼气池就是一个‘聚宝盆’”。去年刚建起沼气池的村民徐战利,已尝到了甜头。他建成沼气池后,家里养了3头猪,一年能赚3000元;用沼渣当肥料,他家的3亩地,能节省化肥开支600元。用上沼肥后,地里的庄稼长势特别好,而且能增产不少粮食,比往年多赚700多元。这样里里外外一算,他家收入增加相当可观。

为了全面提高沼气池建设的水平和质量,长安区有关部门还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沼气池建设和管理、沼气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业等知识和技术,使沼气逐步得到普及。

沼气专家告诉记者,近年来,陕西省沼气建设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池技术日趋完善。在陕西各地总结和重点推广的“施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从根本上解决了沼气池漏气、结壳、沉渣、难密封等难题,尤其是日光暖棚保暖保温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沼气池的越冬问题,保证了全年正常产气。

截至目前,陕西省农村户用沼气池已达52.5万口,沼气建设覆盖全省104个涉农县区,52.5万口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6.3亿元。“十一五”期间,陕西省财政还将对农村沼气池建设每年投入经费11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沼气池建设的新技术示范和推广,使农村沼气从理论和技术上都得到较大的提高,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现在,长安区乔村的村民有了自己的“循环经济”:粪便、秸秆变成了燃料、肥料,形成了以养殖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龙头的“养殖――沼气――种植”良性循环体系。边走边看,一派和谐繁荣的新农村景象不断跃入眼帘,沼气池建设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百姓感受到了改革和创新带给他们的实惠。沼气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资源节约,这一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态农村”的发展蓝图。

上一篇:科技之花开遍年楚河畔 下一篇:绞股蓝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