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购粮”被判刑:行政垄断该被打破了

时间:2022-07-10 11:12:41

“无证购粮”被判刑:行政垄断该被打破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民李某,因无证无照收购玉米价值达21万余元,近日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决犯非法经营罪,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舆论普遍感到该判决小题大做,更有学者直言:“粮食收购许可制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相关规定应该进行修改。”

不过,在现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认定涉案人违法的情况之下,当地法院对涉案人的依法处刑,本质上是负责任的表现。

2004年,2013年、2016年再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其核心诉求是强调主粮供给的绝对安全性。这对于人口大国的我国而言十分重要。

但一句“粮食安全”不应该成为“一刀切”地搞行政垄断的理由。针对不同品类的粮食,我们还是有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大豆等粗粮,在其进口依存度严重高企之下,实施较为严格的市场流通管理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而对此次涉案者无证无照收购的玉米这一品类,我们则完全不应该与大豆等同视之。我国玉米的进口量相对较少,在绝大多数年份,我国玉米的总产量是基本可以满足我国民众的食用需求的(排除工业乙醇需求)。既然玉米尚不涉及社会安全性,那么,当前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没有必要“一视同严”,而应辩证对待,不仅有必要大幅提高刑事追责的玉米“非法经营额”的上限,甚至还有必要彻底取消涉及玉米这一品类的粮食收购许可,全面改为登记备案制,显然更为合情合理。

此案看似在严格执法,却与法治的精神、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包括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自由进出,为什么非要让粮食部门去敲这个章,获得这个寻租的机会呢?

这仅是我国行政垄断较为严重的一个折射而已。过度的行政垄断,不仅仅体现在粮食流通领域,还表现在包括电信行业、能源行业,以及无数需求行政前置审批在内的行业,尽管近年来我国行政职能领域的相关改革在加速,但是整体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垄断。

希望决策者能从本案的舆情中,看到公众对于改革的期待。

(摘自《东方早报》本文作者:杨国英)

上一篇:植物根系研究进展 下一篇:基于马斯洛需求模型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