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古文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

时间:2022-07-10 07:32:31

如何在中职古文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

摘 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析了古文教学中缺乏情感因素的现状。所以,教师可通过如下措施在中职古文教学中做到以情动人:引导学生接近作者;注重人物形象分析;妙用歌曲激发学生情感。

关键词:中职;古文教学;以情动人;策略

纵观当前中职古文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教师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教学法,只是一味灌输枯燥乏味的古文知识和语法,而不注重从情感角度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总体感知能力。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学法,因为它追求的是对古文字词句的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将很难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古文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这种缺乏品位的教学法更是令其深恶痛绝。笔者认为在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情动人。尤其是对于广大中职生而言更应如此,因为中职生古文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如果教师在传授古文知识时总是循规蹈矩地严肃讲解,将会令其昏昏欲睡。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进行古文教学时一定要抓住感情这根“线索”,挖掘古文中的情感因素,从感情上升华学生对古文的兴趣。笔者现将针对中职古文教学中的“以情动人”进行相关探究。

一、引导学生接近作者

在以往的中职古文课堂上,有不少教师忽视了对课文作者的介绍,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很难从感情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师在古文课堂上一定要抓住介绍作者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和作者的思想产生碰撞的火花。从客观的角度而言,阅读的本质是读者与作者灵魂的交流,是两个不同生命的融合过程。我国著名国学大师朱光潜曾说过:“古文的学习必须坚持知人论世的原则”。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感情经历,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作者寄寓在文章中的喜怒哀乐,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最终让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美好世界产生无限向往之情。如果在古文教学中教师能抓住“作者”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详细介绍,定能令其深入古文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从而对古文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时,我就抓住作者“杜牧”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详细介绍,让他们对杜牧的生平事迹、感情,以及寄寓在作品中的思想“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在学生了解杜牧写作《阿房宫赋》的目的后,我马上引导学生去体会杜牧寄寓在文章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通过《阿房宫赋》和杜牧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交流,见证了杜牧超前的观念和美好的情感,引发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对《阿房宫赋》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通过引导学生接近“作者”的方式教学古文,能使学生突破古代汉字难以理解的局限,深入文章内涵,体会到蕴涵在文章中的美好感情,让自身的心灵受到洗涤,修养得到升华。

二、注重人物形象分析

目前中职生厌恶学习古文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不少教师在教学古文时仅是对全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翻译完之后就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实施这种教法的老师甚至还振振有词地说:“中职生古文基础差,教学时关键是通过翻译让其读懂文章内容,其他的方面都可忽略不计。”从新课改角度而言,这种教学法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如果长期实施,将会严重钳制学生的思维,让古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从中职生的角度而言,此教学法是对学生的一种蔑视,虽说中职生古文功底差,但在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方面和普高生并无差距,如果对其进行古文教学仅是进行枯燥的翻译,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而且还会令中职生对古文更加厌恶。可见,在中职古文课堂实施翻译的教学法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在中职古文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厌烦的心态,应注重分析古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古文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信陵君窃符救赵》这篇课文时,我就摒弃了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只是和学生探讨了课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结合课文内容我详细分析了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乐于助人的品德以及侯生智慧、勇敢、为知己者死的伟大情操。在分析这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时,很多学生都听得聚精会神,他们已被人物美好的情操和高尚的品德深深感染,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通过这种人物性格分析法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令其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甚至深深被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操所折服,当我们的古文教学能达此境界时,就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翻译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三、妙用歌曲激发学生情感

中职生不喜欢古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古文中很多字词句离我们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晦涩难懂,无法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对古文产生厌恶之情。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激发学生对古文的感情。在上文中笔者已经阐述两种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歌曲让学生对古文产生感情,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通过优美的旋律可让学生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借助音乐在学生和古文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引发学生从感情上产生共鸣。古文虽是枯燥的,但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让充满现代旋律的音乐和古文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定能令古文教学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对于广大中职生而言,因为古文基础薄弱的原因,很多学生对古文都是持一种厌恶的态度,加之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进入中职学习主要是为了专业,对古文的学习更是毫不在意。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给学生强调古文学习和专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改变“古文无用论”的观念。其次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采取上述措施去激发学生对古文的感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职古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建芳.创设情境以情动人:浅谈职高古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调控[J].文教资料,2009(18).

[2]张海侠.中职古文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冼诗瑜.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职高古文课堂教学[N].钦州日报,2009.

[4]刘晓琴.论职高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 云南省宣威市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究 下一篇:论实施思想教育的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