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拥抱互联网

时间:2022-07-10 06:59:34

机床拥抱互联网

全球最大机床厂欲以分享的互联网基因玩转智能机床,能成功吗?

全球首套网络智能机床i5,能成为机床中的“苹果”吗?至少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想达到这样的目标。

在他眼里,集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为一体的i5智能机床已绝非一台简单冰冷的机器,而是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一套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研发出技术产品,产品变成资产、资产变成服务、服务变成金融。”关锡友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这套价值链体系中,生产方、用户方、金融等等所有相关方都将被吸纳进来,使资源能够在该系统中进行实时传递,并分享到各自应得的一块蛋糕。

一直以来,中国的机床产业在核心技术和软件系统上“仰人鼻息”。直到现在,搭载着国外数控系统的机床,依然是不少客户采购时衡量机器好坏的要素之一。

2006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沈阳机床集团承担了重点任务之一,即在生产机床的基础上,研究数控系统,实现硬件和软件的统一,关锡友成为该任务团队负责人。

按照最初的设想,组建多方团队共同开发是完成任务的首选方式,但经过一次次的不了了之后,关锡友索性改变策略,彻底转由沈阳机床集团自主进行。

关锡友表示,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深度忧郁了。因为一边是每年1亿多元的高额研发投入,迟迟不见成果;另一边是关锡友出乎意料的选择将创新团队“挂”在企业内部体制之外。

2012年4月,搭载了独立研发系统的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飞阳”在沈阳机床率先诞生。不久后,又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全球首创i5数控系统的全智能机床。

i5数控系统的全智能机床的成功,让关锡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沈阳机床厂从制造转向服务。事实上,2011年沈阳机床全集团的机床产量已达到10.5万台,成为世界机床产量和规模第一,但如何转型一直困扰管理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传统企业对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发迫切,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窘境。

关锡友希望,借鉴互联网的“分享经济”,能够让众多厂商零成本使用i5机床。模式核心是,沈阳机床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把机床交给企业;企业可按小时使用付费,如果未使用或创造出价值,可不支付费用。

为了快速将i5机床推向市场,关锡友采用先送机床,让用户免费试用,用户满意后再进行购买;用户也可只租不买,如果合同到期后用户不愿继续使用,由沈阳机床折旧收回。

这几种方式也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2014年仅i5T3.3单一产品销售达到1000余台,2015年3月份,i5系列智能机床订单就达到了302台。 关锡友希望在i5智能机床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套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

关锡友表示,如果未来有将近10万台分布在各地的i5智能机,就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客户任何地方下单,都可以实现异地即时生产,相当于建造了一个社会化的工厂,会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上一篇:水管单位组织文化对单位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浮力前概念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