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探究

时间:2022-07-10 06:17:23

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探究

摘 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音乐教育要体现出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引导小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实践中,不仅要学好音乐,还能欣赏和享受音乐。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生活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26-01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观,音乐来源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什么是音乐教学生活化呢?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把生活经验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进而提高音乐修养。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将音乐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音乐知识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也不例外。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提出了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知识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题材,如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声音的表现》这一单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听到过的各种声音,并让他们进行模仿,学生带着好奇和兴趣走进了课题――“声音是怎样表现的”。由于是表现生活中的内容,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在生活化的歌词“哎哟,加把劲哟”和朗朗上口的旋律中,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模仿起劳动的动作来,他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扫地、有的拖地……还有的学生在表演中创造了劳动的声响,如扫帚扫地的“刷!刷!”声、擦桌椅的“擦!擦!”声……如此一来,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顿时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还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是教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要让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始终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就必须坚持愉悦式的教学。游戏是学生的重要生活内容,如果教师把游戏恰到好处的运用到教学之中,定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第一册《小青蛙找家》这一课学习中,我采用了玩球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解决唱好独白“跳跳”和模仿青蛙蹦跳动作的教学重点。课上当我拿出一个学生经常玩的蹦蹦球的时候,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了过来。在学生的注视中,我将球轻轻地往地上一扔,只见球立刻就弹了起来,他们的兴趣立刻被激发了。当我让他们也来试一试时,他们的情绪更加高涨了。当学生随着球的运动一起轻声“跳、跳、呱、呱……”时,他们已从游戏中顺利地掌握了歌曲重点。采用生活中的游戏进行教学是教学生活化中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在和音乐老师们一起交谈时,总能听到大家说:“唉,我们学校既没有音乐教室,又没有钢琴,怎么上得好课”等等老师的埋怨。当然如果光靠教师一张嘴、一架琴、一台录音机来开展教学的话,课堂必然缺少生活化的气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室环境的布置、制作小头饰等方式,给学生营造出生活化的情境。这样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第一册《龙咚锵》这一课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而生动地感受过新年的气氛,我预先在音乐教室挂上红灯笼、贴上对联和窗花。当学生一进教室时,看到这样的情景兴奋极了。在这种热闹美丽的情境中,学生用唱起歌、跳起舞、敲起鼓、打起锣这些形式来表现了过新年的喜悦之情,一下子融入到快过新年的氛围之中。我又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外国孩子过新年的情景及他们在过新年时演唱的歌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情境,获得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开展生活化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四、生活化表演

音乐表现生活,融于生活。通过生活化的表演,有助于音乐能更好地融入生活。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如在第四册《不再麻烦好妈妈》一课学习中,“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孩子们早已在生活中所熟悉,并在感受、学唱歌曲时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孩子们在不同表演的动作中切身体验到了劳动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也再一次将音乐与生活紧紧地联系与结合。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 下一篇:试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