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时间:2022-07-10 05:22:08

9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92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并分析患者术后的治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加强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3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11-02

强制性脊柱炎属于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因椎间盘、韧带和椎旁组织骨化,引发功能活动降低和脊椎融合,从而形成固定、僵硬的畸形[1]。由于上颈段的脊柱处于活动度较高的颈段,相邻的结构复杂,术后影响患者的脊柱的不稳定因素多,并且一期前后路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的并发症较多。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救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7-63岁,平均年龄(48±6.38)岁,经确诊均为强制性脊椎炎。病史12-27年,平均病史(19±6.58)年,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椎后凸畸形。有13例有外伤史,其中摔伤7例,从高处坠落致伤6例。C6骨折5例,C6-7骨折8例。患者在外伤后都表现为颈部疼痛,并且颈部活动受限。其中89例继发颈髓损伤,按照Franke1分级,可分为A级13例,C级57例例,D级19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由于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和颈、背部疼痛,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所以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和抑郁。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全面的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困扰患者的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给予积极的、正面的鼓励与引导,以及给患者讲解脊髓损伤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相关的诊治知识,增加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让患者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医护。

1.2.1.2饮食护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伴有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情况,同时在手术治疗和骨折创伤的影响下,体能消耗大。所以应指导患者进行高热卡、富钙食物、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补充,若是患者无法用口进食,应留置鼻饲管,实施肠内营养乳剂经鼻饲管滴注,增强患者的体质。

1.2.1.3呼吸功能训练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肌麻痹,通气量减少,呼吸功能受限。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为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两种方法。呼吸功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在饮水后和餐后进行。

1.2.1.4气管推移训练在颈前路的手术中,需将气管推向对侧,使术野充分显露。所以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将患者的气管向非手术侧推移,需将气管推过中线,维持30-60秒,然后再将气管放松到原位,维持30-60秒,如此往复训练。

1.2.2术后护理

1.2.2.1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术后、立即予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甲床和口唇的颜色,以及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若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为严重缺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2]。

1.2.2.2呼吸道护理呼吸道并发症是导致颈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首先应观察患者的呼吸幅度、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病床旁应准备好气管切开包,以防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必要时实施机械辅助通气。其次,应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给予气道雾化吸入,若是气管切开的患者,还需进行气道湿化、吸痰、清洁口腔等护理。

1.2.2.3功能锻炼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锻炼,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术后拔出切口皮管引流,待切口的疼痛减轻之后,患者可在颈托的保护下取半卧位。若是患者无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度的下床,简单的活动四肢,但颈部活动仍需要严格限制,确保稳定性。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见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据相关资料证实,强制性脊柱炎疾病和HLA-B27有密切关系,并且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3]。通常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会因为地区和种族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约为6%-8%,但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的HLA-B27呈阳性率却为90%左右[4]。还有资料表明,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在家族病史中为4%,其中呈HLA-B27阳性的患者存在亲属关系的约为11%-25%。这表明HLA-B27阳性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患病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时,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会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疾病,以及约为10%的强直性脊椎炎的HLA-B27呈阴性,这表明,除环境因素和环境因素为,强直性脊柱炎还有其他的发病因素[5]。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的患者,除新进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也很重要。在术后还应注重对患者神经系统的评估、密切关注患者四肢的活动情况,并评估其恢复的情况,同时详细记录,并与术前做比较。评估内容包括温度截瘫平面、肢体肌的张力和感觉等变化情况。若是出现肢体肌感觉减退和张力降低,以及截瘫平面上移、运动障碍等,该类情况提示脊髓伤进一步的恶化,需立即上报医生处理。此外,患者在出院后,仍需戴颈托保护2个月左右,以免旋转运动和避免颈部拉伸,经X线检查后,若椎骨间隙已完全融合,可除去颈托。

在本次的研究中,由于本组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脊柱后凸畸形,无法正常平卧位休息。对于脊髓损伤和合并颈椎骨折,为避免颈脊髓损伤加重和颈椎骨折、及保持颈椎稳定性,需平卧位休息。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各类软枕垫于患者脊柱后凸处的上下背部,获取最大舒适感。所有患者在经护理和其他护理后,治愈89例,治愈率为96.73,有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9.35%,其中一例因抢救无效死亡。

综上所述,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颈椎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应注意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呼吸护理,以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在围手术期的术前指导;术后应做好神经系统的观察、呼吸道的处理,以及全面的功能锻炼。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长,并且手术创伤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所以,应严格规范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徐雯,蔡洁,陈莉莉.1例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术后食管瘘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10):189-190.

[2]刘忆光,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4(12):289-290.

[3]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3(10):283-284.

[4]王馥循,施星芬.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5(3):290-291.

[5]孙秀娟,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3(21):480-481.

上一篇:产后出血60例临床护理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