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时间:2022-07-10 04:48:18

例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一直以来,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学校和班主任较为棘手的问题。主要对两则典型“问题学生”案例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基于两则案例的分析,从侧面记录了一位班主任的成长历程。最后总结了转化“问题学生”的积极措施。

问题学生化班主任成长一、“问题学生”案例叙述

【案例1】小雯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由年近八十岁的爷爷带着。初一、初二的时候,她爷爷经常生病住院,柔弱的肩膀过早地挑起了沉重的负担。但到了初三,小雯开始早恋,经常夜不归宿、旷课、玩手机等等,成了问题学生。刚开始,我准备耐心的挽救她,但是一次次的谈话并未见到实际的成效,我对她也失去了信心,认为主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就不去搭理她。这种情况一直僵持着,中考以后,她便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在社会上帮别人卖衣服。有一次街上偶然碰到,她满脸愧疚的对我说:“老师,我对不起您,给您添了很多麻烦,没有听您的话。”回想起来,其实该说对不起的人应该是我。在她走上歧途时,我没能制止她,反而是把她向前推了一把。至今,我还深深自责,如果当时我教学经验丰富,以智慧和爱心去转化小雯,可能如今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案例2】那一年,我接手九(5)班。一开始就有同事跟我说:“5班有个大姐大――小方。”其实,关于小方的事迹我早已有所耳闻,于是,开学前我就到她家进行家访。家访中,小方就表现出很明显地敌对、抵触的心理。我离开她家时,她对我说:“5班是没有老师管得好的,即使换了所有老师,也不可能改变5班!”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句话反而激发了我的信心。

此后,她经常与老师唱反调。但是,一次我发现她没有穿内衣,这对于处于发育状态下的女孩子是不合适的,我马上与她进行了长谈,并且告诉她女孩子应该有的行为方式。通过我细心的调教,她开始同意让自己的家长参加家长会,开始注重自身的打扮,同时也不再极端,虽然变化比较微妙,我内心却充满了安慰,这足以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九年级第二学期,我们班开始写心理周记,第四周轮到她那个组写,我第一本批阅的就是她的周记,字迹非常清秀,很明显她是用心去写的。她在周记中写道:“老师,我还记得在《成长的足迹》上,你留下的话。当我看完时,我笑了,在那个时候我发现居然还有老师不放弃我。我真的很谢谢你,凭良心说一句,你真的是一个好老师!新学期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去打扰别人吧!”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小方的改变,这让我十分的欣喜。

二、“问题学生”转化措施

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每一个学生多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就不再是学生了。碰到类似小雯和小方这样的“问题学生”,如果此时教师不懂得运用相应的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那么“问题学生”就会成为未来的“问题青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出“问题学生”的根结所在,只有解开根结,才能够与“问题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从而能够达到转化的目的。所以,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驱逐,而应该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1.要全面了解学生,寻找造成“问题”学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学生各有各的问题。找到“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就能够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学生的教育措施。那么,我们班主任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学生,寻找原因呢?在实践中,我通常会通过家校联系来了解学生,寻找原因。

新接手班级的班主任历来重视家访,尤其是到学生家中家访,就是因为家访能深入学生家庭中,及时合理地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基本情况。通过家访,我知道了小雯家境的困难――父母离异,与爷爷相依为命。她缺少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单亲或离异家庭里的孩子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内心比较孤独、自卑,不喜欢与人沟通,自尊心强,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甚至因此性格偏激。通过家访,我知道了小方父母素质不高,而且还有许多不良嗜好,如酗酒,赌博,没时间管教孩子的情况。除了家访,平时班主任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只要孩子一有好的表现我会立即打电话给家长发喜报。班主任切记:频繁使用打电话让家长到学校来谈话的家校联系方式,不但起不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效果,还会恶化师生关系。

2.用宽容和爱心对待“问题学生”

首先,要给予“问题学生”心灵上的。“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缺少心理上的关爱,或许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或许因为父母教育方法不妥,被父母歧视。总之当他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刻。因此,班主任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希望,应当给他们一次重生的机会,更多地去教育、引导和关心他们。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问题学生”。要善于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的内心,要将心比心的为他们着想。“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在很多人看来是属于思想道德品质的问题,其实是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很多教师,在“问题学生”面前常常站得很高,用很严厉的声音甚至是很刻薄的语言去训斥学生,以为这样可以恐吓住他们,殊不知,中学生的强烈逆反心理,让你这种暴风骤雨式的批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越发难以收拾。所以,当我们惯用的方法无法改变学生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反其道而行之。对他们宽容以待,关爱有加,学生一定心存感激,自觉承认错误,并试着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实,“问题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及同学的肯定和帮助,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要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用爱温暖那颗受伤的心,软化他们敌意的目光,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3.用“放大镜”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问题”学生找到自信

首先,班主任不要吝啬表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尤其是“问题学生”。他们比优秀学生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渴望别人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所以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在学生不经意的时候表扬学生,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加以赏识评价,感化孩子的心灵,使其产生快乐和自信的体验。如对于经常迟到的学生偶尔的一次早到;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难得上交的一次作业质量不算差的作业;经常上课睡觉不听课的学生突然的一次举手发言这些小事我都会欣喜若狂,给予及时的表扬。更多时候我还会为他们创造一些受表扬的机会。有时我会偷偷的告诉学生今天上课老师会问什么问题让他提前做好准备,到上课的时候就提问他。有时,我会找学生帮忙做些事情然后在班级里进行表扬。对待“问题学生”班主任更要像母亲为婴儿剔 鱼肉中那细小的鱼刺一样,挑他们心灵中那闪光的星星之火,让其燎原。

其次,班主任要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对某方面的学习或活动有一定兴趣时,要及时以此作为引导学生的切入点,对他进行疏导,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断增强他的上进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显露优势和才华,体验成功。

总之,班主任绝不能歧视“问题学生”,要用爱心去真诚对待每一位“问题学生”,让他们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树立起自信和勇气,那就会变成一种无穷无尽的动力,促使“问题学生”与全班同学携手并进,“问题学生”也将会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好公民。

参考文献:

\[1\]孟庆荣.如何对待问题学生.安徽文学,2010,(8).

\[2\]王海霞.和谐转化“问题学生”.网络财富,2010,(7).

\[3\]窦海新.以个案研究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北京教育•普教,2009,(01)

上一篇:教师心态小议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中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