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训练”入情入境

时间:2022-07-10 01:45:45

让“朗读训练”入情入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一、学生在兴趣中想读

“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于永正老师的一句教育格言,恰当地表现了兴趣对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要想让学生自觉地、声情并茂地,抑扬顿挫地参与朗读,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中来。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语下《三顾茅庐》一文时,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对张飞的语言描写与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抓住了文中张飞的语言描写,“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文中的一个“嚷”字,让学生去品读。一女生起来读,很温柔,轻声慢语,我说:“好温柔的张飞呀!”女生不好意思的笑了。教师适时指导:“张飞是个急性子,如何来读出张飞的‘嚷’?谁来嚷嚷看?”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个个都跃跃欲试,兴趣十足。再找学生起来读时,他们就很快入情入境的朗读。并从句中体会张飞的无礼,进而读好刘备对张飞的批评,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拜求贤才的虔诚。

只有激发学生内心对阅读的渴望、培养对阅读的兴趣,才是学生持久阅读的真正动力、才是学生掘开阅读这口深井的源泉。让学生爱上阅读,体会读中的乐趣!

二、学生在指导中会读

阅读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训练中给予适时地指导,让学生会读。

如苏教版四语《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文中讲述了在贝加尔湖畔严寒来临时候,一只老天鹅勇于献身、身先士卒带领一群天鹅破冰的感人事情。文中出现了三次“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我在教学时让一生起来朗读,学生把三次的天鹅的叫声读得声调,节奏一样的,没有高低起伏变化。老师评价道:“读得很流利,很认真。但我们联系上下文仔细品味一下,这三次叫声的意义一样吗?朗读的高低快慢应该也一样吗?”这下,学生的思维像一下子被激活了一样,一个个赶快到课文中找。我再次提问时,学生能体会出三次叫声出现的情境不同:第一次叫声出现在一群天鹅在严寒的湖面找不到食物,而发出“克噜——克哩”;第二次叫声出现在一大群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时,发出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第三次叫声出现在破冰后,捕食着鱼虾而欢呼着“克噜——克哩——克哩”。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身临其境的体会天鹅的叫声,激发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天鹅叫声的不同含义。学生的再次朗读就不一样了,第一次的“克噜——克哩”读出天鹅的无助,失望;第二次的“克噜——克哩——克哩”,指导学生用有力、热烈、欢快的语气反复朗读,感受“团结就是力量”的气势;第三次的“克噜——克哩——克哩”是模拟天鹅的叫声,读时尽量把叫声拖长,并读出欢呼的语气。

三、学生在评价中爱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有效地教学评价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规范,还可以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到交流,逐渐上升到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适时评价,能指导学生再阅读的方向。有力度的、恰当的评价是语文阅读课堂的掌舵手,而不是一味的跟着学生而走。

《黄河的主人》一课,引导学生体会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时。“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师:谁能把作者看到羊皮筏子时,那种不可思议,深感惊讶的心情读出来?

生:(声音轻、慢慢地读完了)

师:我没感觉到你惊讶,两个感叹号应该怎么读?那么小,那么轻的筏子在黄河上漂流。

生:(再读,读时明显感受到感叹号所带给学生的惊讶之妙处)

师继续指导,评价。

师:刚才文中出现的“一、二、三、四、五、六”,我们能按平时数数那样来数吗?应该怀着什么心情数?

生:(紧张、激动、害怕、兴奋……的心情)

生再试读。

师:就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感受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带给我们的震撼!

教师的这段朗读训练,就是要步步紧跟,将学生的感情拉入文本。通过此段对文字的品读、感悟,将书本中的文字内化为学生内心的情感。要注重从朗读指导入手,扎扎实实读通、读懂、读透课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幅羊皮筏子在奔腾的黄河上孤狼前进的生动画面。

有效的朗读训练,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澜老师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想读、会读、爱读,身临其境、有滋有味的读。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格言解读》小学语文教师2003.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年修订本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合作阅读教学探究 下一篇:论美术课堂作业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