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7-10 12:41:07

关于高校后勤实体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一改革的第一步目标已基本实现,并已初步建立了高校后勤实体。但是应当认识到,高校后勤实体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认真研究高校后勤实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后勤实体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后勤实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产物

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第一,学生公寓和食堂建设成绩巨大,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扩招的食宿问题,而且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支撑了从1999年开始的全国高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第二,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基本完成了从行政系统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各种模式的管理体制,形成了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实现了后勤管理体制的转变。第三,各类后勤服务实体能按企业化或准企业化运作,稳健地经营,有的还注册为法人,为实现第二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后勤社会化改革减轻了政府和学校的负担,改变了办学模式,推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实践表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难度大的工程,因而后勤社会化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是相适应的。

(二)政府和学校要继续给予扶持

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而组建的后勤实体(含后勤集团和后勤服务公司)是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阶段性的产物,还不是社会化的结果。目前高校的大多数后勤实体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因此,这样的后勤实体还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它仍属事业单位属下按企业运作的机构,无法在市场上公平正常地参与市场竞争,也无法实现自主经营。

学校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要指甲方)应清醒地认识到后勤社会化还远远没有实现,目前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因此在实施第二阶段的改革中,政府和学校还必须继续给后勤实体各方面的支持,才能不断增强实体的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最后才能得到满意的后勤服务保障的回报。国家和学校给政策实质上就是给后勤实体一条生路,有些高校的后勤实体,由于得不到学校应有的政策扶持,因而感到“死掉不甘心,活着很痛苦”。因此在近几年内,有保护性地提供校内市场,是后勤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空间。这不是市场垄断,因为对幼儿阶段的后勤实体来说,如果把校内市场完全开放,相当数量的后勤实体一旦失去校内市场就会“必死无疑”,这对学校的稳定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高校后勤实体与社会企业的比较

高校后勤实体是从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按照企业化或准企业化的模式运作的服务实体,它既要遵从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因而它具有姓“教”又姓“企”的双重身份,既有经营本性又有教育属性,要同时服从“校长”和“市场”的双重指挥。与社会企业相比,后勤实体还存在很多差距,尚需苦练内功,才能与社会第三产业接轨。后勤实体与社会企业相比,主要有几个差别:

(一)市场意识方面的差别

社会上的企业从它一诞生市场意识就特别强,而高校后勤实体是从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企业,大多数是在市场准入证尚未取得的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因而只能在学校政策保护下,占有校内的大部分市场,实行企业化或准企业化管理,目前仍处在苦练内功阶段。由于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很浓,公益和等、靠、要的惯性很大,从而使得后勤实体还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很难走进社会寻求发展。尤其是原有在编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很差。因此,现阶段一旦校内市场完全开放,他们就难以生存下去。

(二)经营理念方面的差别

社会企业有很强的经营理念,它以谋取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它的成本核算意识很强。高校的后勤实体,由于主要市场在校内,其主要职能是满足师生的生活需求和学校运行的后勤保障需要,除了经营服务外,还存在一定成分的管理功能。由于特别强调要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即“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实现“服务”和“育人”两大功能,也就是说,后勤集团是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而存在的,这就是集团的价值观念。这一点是社会企业难以做到的,这也是由后勤实体姓“教”的性质所决定的。

(三)用工制度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差别

社会企业用工制度较灵活,而在高校后勤实体的人员结构中,有一部分是从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事业编制的正式工,这批人的档案工资高,又是后勤的元老和曾经为学校做过贡献的人,必须在后勤实体中对其进行安置,更不能辞退。

三、把后勤集团办成

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主力军

(一)充分利用政府和学校给予的优惠条件,练好内功,搞好企业化管理

1.坚持姓“教”的性质,苦练内功

后勤改革不仅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也是观念上的变革;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后勤企业姓“教”的性质不能动摇,就算是社会企业要在高校里有一定的市场,也得非姓“教”不可。因为为高校服务的企业既要遵从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遵从教育规律,只能坚持微利经营,而且要为高校的稳定负主要责任。这一点正是高校后勤实体的优势。但是,高校后勤实体要成为真正的企业,一定要不断更新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按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加强制度化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要利用政府和学校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练好内功,增强竞争能力,牢固占领校内主要市场,并不断向外扩张和发展。

2.要搞社会化,首先要搞好企业化

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勤实体最终必须与学校彻底分离,由企业化走向社会化。后勤实体注册为企业法人是实现与学校分离的唯一有效的选择。因为后勤实体只有注册成独立法人才是民事主体,才能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和法律责任,才能超越学校的保护政策有资格作为市场的主体,争取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

(二)在经营思路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实体做强

对于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高校,为了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为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应该有自己的后勤集团。对于规模不大或新建的高校大部分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以由社会企业来承担,但对涉及学校稳定的服务项目如食堂和学生公寓也可以由自己学校的后勤实体承担,并把这些项目做强。

作为高校的后勤集团,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思路。对涉及学校稳定的重要项目,后勤集团一定要把它们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一定要做好做强,并实行专业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水平,牢固占领市场,争取规模效益。对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是自己的优势项目,一定要做大做强,并向校外扩张。

(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后勤集团发展壮大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人力资源也是后勤集团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谁能成功地掌握和开发人力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发展靠人才,有了人才,就有钱财。因此,人力资源是后勤集团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后勤集团一定要以人为本,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为实现社会化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1.强化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

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对干部和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电脑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集团的发展增加潜力。

2.积极引进人才

通过引进人才,实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优势互补,使学校后勤集团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为了留住人才,对引进的新人要在待遇上、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予比较好的条件,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还要注重以感情留人,多关心他们的成长,对他们严格要求,让他们尽快地发挥专长,融入到集团大家庭中。

上一篇:大学生迷恋网络个案调查分析 下一篇:国家助学贷款担保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