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油田滨8块沙二段沉积特征研究

时间:2022-07-10 10:16:50

滨南油田滨8块沙二段沉积特征研究

[摘 要]我们对滨南油田滨8块沉积微相进行研究。主要包括沉积相标志的确定、单井相分析、剖面相分析、平面相分析、沉积相模式以及沉积相演化。

[关键词]滨8块;沙二段;沉积相;三角洲前缘

中图分类号:TEl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055-01

1 沉积演化

东营凹陷经历了张扭断陷和压扭坳陷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早第三纪为断陷阶段。

根据构造反转期次和盆地充填特征,早第三纪演化可分为3期。

1、初始缓慢沉降期:自孔店组至沙四段顶。总体表现为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半干旱条件下的河流、浅湖及半深湖沉积和冲积扇一扇三角洲沉积。

2、加速沉降期:包括沙三段和沙二段。以沙三段的泥岩、油页岩为主要标志,属深水湖泊沉积。在凹陷边缘,由于剥蚀区与沉积盆地的高差加大及断层的活动,发育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沙二段湖泊水体变浅,开始逐渐萎缩。

3、湖盆萎缩期:包括沙一段和东营组。在沙一段较大规模的水进后,末期湖盆萎缩,差异沉降明显加强,并出现构造反转,使部分地区抬升遭受剥蚀而缺失东营组,盆地结束了断陷期的演化。

新近系的坳陷阶段包括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东营组沉积末期整体抬升,之后开始凹陷下沉,在此背景下沉积了砂岩、泥岩互层的粗碎屑岩,以小型浅水湖泊和近源辫状河的反复交替沉积为主。

滨南油田南部位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坡,北接滨县凸起,东邻利津生油洼陷,构造上属于滨南一利津断裂带的西段。晚期地形坡度大,物源丰富,水动力条件好,以滨县凸起为主要物源。

2 沉积相标志

2.1 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可以通过露头、岩心和测录井获取,包括颜色、岩石类型、碎屑颗粒结构、原生沉积构造等。

(1)岩石类型及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是鉴别岩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分析判断古地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据岩心观察,第1、2砂组泥岩主要以灰绿色泥岩为主,泥岩横向变化小,井间可对比性强,局部可见炭屑及云母片,并见薄层泥灰岩。第3、4砂层组以暗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紫红色泥岩,横向分布稳定。

收集整理全区岩屑录井资料,分析其颜色、岩性、粒度有助于沉积特征的认识。录井显示沙二段上部发育绿色、灰色及红褐色泥岩,下部灰色泥岩为主,反映上部处于动荡沉积环境,下部以还原环境为主。

(2)岩石成分结构特征

根据滨44井沙二段岩心、岩屑观察,储集层是砂岩储层,以粉、细砂岩为主,岩性为长石砂岩,成份成熟度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

(3)粒度特征

通过对滨8块沙二段样品粒度进行统计,我们得到样品粒度的直方图、频率曲线以及累计曲线。滨8块样品直方图中多具有双峰,且峰所在的粒级的重量百分比不高的特点,体现出样品粒度分布较宽,分选性不好,这是由于滨8块的沉积物主要为河流沉积物。

概率累计曲线分为三种情况:三段式,具有滚动、跳跃和悬浮三种组分;二段式,只有跳跃和悬浮两种组分,缺少滚动组分;一段式,只有少量跳跃组分,大多为悬浮组分。

通过粒度分析发现,滨8块主要有两种特征的粒度概率图,两段式和三段式结构,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和和三段式,由跳跃总体、悬浮总体和少量的滚动总体组成;河口坝砂体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由跳跃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跳跃总体分选较好,由于缺乏细粒杂基,因此跳跃段较长。这两类曲线较为常见,说明滨8块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这两种微相比较常见。

从C-M图来看,滨8块样品粒度显示了牵引流特征,分为两段,即QR段和RS段,其中RS段很发育,以悬浮搬运为主,体现了三角洲前缘的沉积特点。

2.2 沉积构造

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 的流动,在沉积物的内部以及表面形成的构造,属于流动成因的构造。流动成因的构造主要有各种层理构造及上层面和底层面构造。沉积构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沉积的环境。

根据岩心观察,沙二段主要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

2.3 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相”或“电相”是反映沉积物特征,并识别沉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特征来识别测井相。

3 单井相分析

滨44井取心井段2025.6-2058.6m为沙二段1砂组1-4小层;2058.6-2080m为沙二段2砂组下的1-4小层;2080-2092m为沙二段3砂组的1小层、2小层;2092-2142m为沙二段4砂组的8个小层。

4 剖面相分析

4.1 沿物源方向:滨1-1-13――滨687-x4井沙二段4砂组沉积剖面

滨1-1-13――滨687-x4井沉积剖面:由北向南选取沿物源方向的滨1-1-13、滨116、滨1-2-6、滨687-3、滨687-1、滨687-x4井。从剖面中我们可以看出,滨1-1-13、滨116、滨1-2-6、滨687-3井发育的砂体厚并且很多,由于来自同一个物源,所以连通性也较好,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偶见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砂体。往南方向,由于离物源较远,所以砂体明显减薄,主要为薄层的独立砂体存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末端的前缘席状砂和远砂坝砂体,有少量的河口坝砂体延伸到滨8块南部。

4.2 垂直物源方向:滨8-12――滨44-1井沙二段4砂组沉积剖面

滨8-12――滨44-1井沉积剖面:由东向西选取垂直物源方向的滨8-12、滨102、滨8-1、滨44-1井。从剖面中可以看出,各井之间由于垂直物源,砂厚变化不大,连通性也较好,沉积微相由东向西各井之间继承发展,无明显变化,发育大量三角洲前缘河道、河口坝、席状砂。

5 平面相分析

Es22上6―Es22下3小层:滨8块砂体连续分布,厚度变化大,一般3-5m,西部比东部更发育。成片的席状砂上发育大片河口坝、河道,河口坝末端发育小片远砂坝。

Es24上1―Es24上3小层:砂体主要分布于东部,东部砂体厚度较大,一般4-6m,西部厚度在2-3m之间。成片的席状砂上发育多处河口坝,河口坝末端发育大片远砂坝。席状砂之间充填支流间湾。

6 沉积演化

沙二段4砂组沉积早期:湖盆开始萎缩,湖水自西向东退却,由北而来的三角洲前缘砂体进入滨8块,由于滨8块构造上具有中间高,东西低的特点,在滨8块东部形成了沙二段4砂组下各小层沉积砂体。其中由于湖水萎缩,三角洲快速进积,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呈长条状分布,延伸较远。

沙二段4砂组沉积晚期: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湖水扩张,水体变深,砂体分布面积较早期进一步扩大,范围延伸到全区。在整个滨8块发生沉积,形成了沙二段4砂组上各小层沉积砂体。其中由于湖水扩张,受湖浪、湖流作用,三角洲进积速度相对降低,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具有单砂体向前延伸较小,而向两侧延伸较远的特点。

沙二段3砂组沉积期,滨8块又出现一个持续湖进的过程,湖水逐步变深。

沙二段2砂组沉积早期:湖水开始慢慢退缩,河流作用逐渐增强,湖水作用减弱,沙二段2砂组下各小层砂体延伸逐渐减小,但仍在全区连片发育。

沙二段2砂组沉积晚期:湖水继续退去,受构造影响,仅在滨8块东部及西北边缘有砂体沉积。

上一篇:掘锚护一体机的研发现状 下一篇:高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与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