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肯定”

时间:2022-07-10 07:43:10

科学之“肯定”

摘要:“肯定”是课堂上常用的评价,它能够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还可以激发和保持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恰当的应用常使效果适得其反。本文就科学中“肯定”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肯定”技能的要领提出了策略“四要”,即要善于把握尺度,要能够照应广度,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尊重个体的差异。

关键词:肯定;价值取向;“四要”法;巧用否定

“肯定”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才干等方面的一种积极的评价,它能够使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还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正与新课标提出的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要求相吻合。于是,“肯定”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公开课里用,平时也用;课堂上用,课外也用,学生也就在“肯定”声中不断成长。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某些不适当的、不适场合的“肯定”非但没使学生感受成功,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紧张和不悦的心理,其运用效果适得其反。

一、“肯定”的价值取向

“肯定”的价值取向,是科学教师对学生行为、能力及才干等方面的看法和认识。它限制着科学教学与评价的运行轨道,影响到科学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及教师的科学教学和策略。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它的价值取向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根据科学新课标,“肯定”的价值取向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指向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着眼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作用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程。

二、“肯定”的操作策略

课堂“肯定”是一项严肃的创造活动,它既要遵循价值取向的三方面内容,又要达到凸显个性、鼓舞人心的效果。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四要”法,即要善于把握尺度,要能够照应广度,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这“四要”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当然还不够全面,有的还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现提出来,仅供参考。

(一)要善于把握尺度

(二)要能够照应广度

(三)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1)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崇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学生很压抑。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2)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对学生的肯定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这更具有激励作用。

3)在体态上要有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

(四)要尊重个体差异:

在课堂上教师能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肯定”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三、讲求评价艺术,巧用否定性评价

首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评价应注意情感效应,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他都渴望得到一定的认识,获得成功感。

其次,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面的肯定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但实际上有很多的时候,我们为了评价的准确性又不得不从反面作出否定性评价。当难免要用“不”来评价时,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否定性评价的操作要难于肯定性的评价,但只要处理巧妙,运用否定性评价取得的效果丝毫不亚于肯定性评价。我结合科学教学实践,谈几种操作方法。

1.搭建顺势而下的“台阶”

当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发现自己错了,得到的是否定评价时,往往较强的自尊心会使他觉得十分尴尬,非常难过。此时,教师应为学生搭建顺势而下的“台阶”,让学生很自然的下来,而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融洽了课堂气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

诚然,否定性评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发展,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一生不可能只得到肯定性评价,我们该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评价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只要是正确的,就应该接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了使一千个学生看一个“”会产生一千种想法,而不再出现令人震惊的、长久的疑惑和沉默,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少加一点束缚,多留一份空间给学生,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真正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郁恩广.教师下评语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12:81—232.

2.王悦.创新教学指导书系.10—11红旗出版社,2000,1:10—11.

3.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7.

4.冯克诚.教师行为规范.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7.

(作者单位:1.浙江省上虞市驿亭镇中 2.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

上一篇:作业建设力求精益求精 下一篇:浅析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