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音乐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时间:2022-07-10 06:59:32

利用音乐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音乐教育及教材中强调的“人与自然”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合理运用音乐教学的优势,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资源,保护人类的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教育元素;音乐教学;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从孩童开始,从中小学抓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新的课标也强调,要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

在音乐艺术的课程里,老师在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环境教育元素的前提下,可结合音乐课程的特点,进行有机地渗透。如,我在教授《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中,通过欣赏以不同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家乡的小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小河的幽静、秀丽、自然之美。在欣赏的同时,我有机地穿插讲述自然资源的概念,介绍有关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知识,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更深地体会到美好的环境源于良好的环保意识。通过欣赏和讲解,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和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人类对生活的环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作为核心内容,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音乐艺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而丰富,老师可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其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将之与音乐艺术元素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提高音乐艺术能力的同时,也获取了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丰富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知识。

二、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体验活动中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前面谈到了音乐老师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而现今音乐艺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提倡新颖、灵活、多变,老师可以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孩子走出课堂,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孩子通过实验、观察、表演等活动,在探究、体验中获得环保的知识与情感。

如,一年级艺术课《小土粒》,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感受“小土粒”的不同遭遇,体会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从小懂得关注环保,珍惜泥土。泥土应该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了,只是平时不易被注意罢了,而玩泥土似乎又是孩子们天生的喜好,我把孩子们带到了公园的草地旁,在那里我预先准备好了两堆干燥、松散的泥土,实验开始,我让孩子们围在小土堆旁,用力去吹它,泥土一下子飞扬起来。接着又让孩子们用一盆水冲到另一堆泥土上,结果泥土都被冲走了。在让孩子们观察实验结果的同时,我引导他们展开讨论,通过小土粒的这些遭遇,想象一下它们的心情,之后在老师以故事形式的描述下,引导他们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进行表演,并要表现出小土粒相应的脸部表情,展现它们不同的遭遇和命运。接着我又和孩子们继续做以下实验,我让孩子们针对种植着绿色植被的泥土,进行相同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小土粒的变化,跟刚才的情况再做比较。接着再展开讨论,“用什么办法来保护我们的小土粒、保护土地妈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在无形中我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关注环保,珍惜泥土。

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到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孩子走出课堂,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体验和发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情感与态度。也正是通过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以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艺术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环保综合能力

学生环保知识和情感的获得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但也可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环保综合能力。

老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或纪念日期间,结合环保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类实践活动。如,在植树节期间,可与学校大队部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警言”情景表演比赛;另外,也可组织学生中的文艺骨干,在重阳节期间以红领巾志愿者的身份,到福利院或养老院去进行以环保知识宣传为主题的系列表演活动;还可组织学校的舞蹈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编排具有一定质量的节目,在节假日为学校的师生以及社区的群众进行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重视自然价值观教育、环境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实践,锻炼学生的行为,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和主动参与的行为,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综合能力。

小学音乐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传授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知识的主要载体,环境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环境行为决定着一个时代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未来,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在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教育学生学好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承担这种时代赋予的重任,把小学音乐教育建设成为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

上一篇:农村小学作文指导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