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处处都是宝

时间:2022-07-10 06:50:23

人参入药已有4 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22~250年间,我国的医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上已有人参的记载,且将其列为上品,认为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正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后汉张仲景《伤寒论》收方113个,其中配伍有人参者占21方,并论述人参具有“温补、滋润、强壮、强精、保温、增强视力,安定精神”等作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言其能“治男妇一切虚证,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植物人参周身是宝,除了肉质根,也就是入药所用的“人参”之外,其他各部位都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人参的参芦、参条、参须、参花、参叶和参子,虽同生在一株上,但其功效主治却不尽相同。

参 芦

参芦是人参的根状茎。我国古代大部分医药书籍中,有人参“不去芦令人吐”的记载,从而把参芦作为催吐药。《华氏中藏经》首载参芦,并有“吐人”的记述。历代医家也多沿袭此说,如《本经逢源》就认为“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因此,临床上以参芦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积阻于胃脘等症。近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参芦催吐作用进行了再评价,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参芦及不去芦的全参对鸽、猫、狗、猴等实验动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结果表明,即使加大剂量,也未见参芦有催吐作用。他们又运用比较药理学方法,对参芦、不去芦的全参和去芦的人参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从而说明参芦不仅无催吐作用,还具有与人参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参不去芦对其应有生理效应的发挥及毒性也无影响。研究发现,参芦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须根、茎、叶还高,并未发现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这些研究,既了前人对参芦的片面认识,又为人参的合理利用创造了理论依据。参芦占全参的8%~15%,以往入药前须将其除净,削下的参芦虽有少量作催吐药,但大部分却霉烂掉了。现今,参芦随人参一并入药,既节约药材资源,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参 条

人参根茎上的不定根称为参条。参条补益之力较人参为小。据《本草从新》载,参条能“生津、止渴,补气。其性横行手臂,指臂无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医家用其治疗虚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痛、抬举无力、手指麻木(相当于肩周炎、末梢神经炎、网球肘等病)。现今,由于参条的产量很少,故临床很少使用。

参 须

人参的细支根及须根,状若胡须,故有参须之称。参须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参而力逊,因其价格低廉,故临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参,常以参须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红直须、白直须、红弯须和白弯须四种,直须较弯须为好。古代医家常用参须治疗胃气虚弱的呕吐、呃逆,肺气虚弱的咳嗽、咯血及气津两伤的口渴思饮等。家庭选择保健进补,参须是较为价廉实惠的选择,泡茶饮用更为方便。

参 子

人参的果实叫做参子。参子具有极弱的补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来“发痘行浆”,“凡痘不能起发分标行浆者,药内加参子,后日无痒塌之患”。可见参子曾作为痘科要药,但后世已很少使用。

参 叶

人参的叶子称为参叶。参叶在清代以前很少作为药用。《本草纲目拾遗》言“参叶气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浸汁沐发,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后食入,解醒第一。参叶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补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气,降虚火”。现代临床除了利用参叶较弱的益气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润燥、甘寒清热,以治疗气阴不足的萎缩性胃炎、糖尿病、肺结核以及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夏令用其泡茶饮用,可祛暑解渴。醉酒后饮上一杯参叶茶,可醒脑解渴。参叶外用洗头,能够治疗脱发。近代研究证明,人参叶含有与人参根相同的皂甙,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故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选择参叶时,以叶片干燥、绿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气者为真品。

参 花

人参的花蕾称为参花。参花与人参的功用相似,但力量远较人参为弱。每年6~7月间,人参花蕾在含苞待放时,经人工采集,烘干或日晒即成为干品人参花。中医认为,参花性味甘、温,入肺、脾、肾经,有健脾补虚,开胃消食之功,适用于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症。《中药志》言其“用红糖制后,泡茶饮,有兴奋作用”。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花蕾能改善细胞代谢水平,增强机体功能,恢复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进而达到消除疲劳、延缓衰老的效果。

综上所述,同出一株的参条、参须、参叶、参子和参花,虽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益作用,但其力量较薄弱,且还兼具其它功用,多施于轻浅病证或作为保健服用,特别是参须、参叶,作为人参代用品,价格低廉实惠,长期服用,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战功卓著话糕饼 下一篇:雷米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