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籽料的深层巧雕

时间:2022-07-10 05:24:11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人爱玉、玩玉、赏玉。历代玉雕大师们在继承先辈技艺的同时,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力求发展创新。与此同时,人们的鉴赏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和田玉艺术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载体,早已走出过去那种地域性传统工艺的小圈子,不再孤芳自赏。白玉雕刻的题材不断拓宽,玉雕技法不断丰富发展,白玉品种和石雕技艺都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巧雕

在玉雕界,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物件的雕刻才是玉雕艺术的最高境界,几乎每个玉雕师也将此作为自己技艺的终极目标。而我却认为,以巧雕的技法研究花草动物件雕刻,以创新的思路和独特的风格在花草巧雕领域独树一帜也是别有洞天的。

巧雕是指在不同的玉料中做分色雕刻。巧雕,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的颜色,皮色,纹理,使之融合到创作题材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种技法。

它要求玉工利用玉石的天然色泽纹理,施以适合题材的雕琢,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使作品的造型与颜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巧雕是玉石工艺独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玉石行业难度极高的绝活。

二、白玉籽料深层巧雕的几点规律

巧雕是一门造诣很深的艺术,巧雕的作品要色泽分明,要有灵性,两色之间不能有一点参杂。俏色利用得巧妙,利用得俏,利用得绝,这才是珍品。

在实际雕刻工作中,如何根据玉料本身的特点巧妙地运用雕刻技术呢?我认为无外乎是看质地,看形体,看颜色,看润泽,进而激发灵感创作出作品。下面,简述一下自己的创作心得。

(一)、以质施艺

各种玉料由于成分不同。形成了质地的粗细,透明度的强弱、质性的硬脆等,也就形成了玉料的优劣与价值贵贱的对比。因此,在各种不同玉质上施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及经济价值。

(二)、量形选材

和田玉籽料的材质主要有四种:

1.白玉籽料2.白玉青花籽料3.和田碧玉籽料4.墨玉籽料

白玉籽料又可分为红皮,黑皮和光白籽:青花籽料统称黑白料,有时也有红皮,分为白玉青花和墨玉青花,白玉青花以白色为主,黑色少。墨玉青花则以黑色为主,黑白相间,有时有绿;和田碧玉以绿色为主,有黑点,称为黑沙子,墨玉籽料是纯黑色,越纯越黑越好。

本人创作的深层巧雕所用的原材料以上几种都适用,只要是天然色彩(真皮),多以黑白料(青花)带绿,带红皮为主,因为白玉色调比较单一,白度,油性好,集四种以上颜色的作品称为罕有的珍品,有五种颜色的话就极为难得,常言道“家有五彩玉万金也不换”。

(三)、巧色运用

和田白玉籽料的颜色除了白色外,红皮很正常,其它如绿,紫,都比较少见。好的黑白料(青花),带红皮,有绿,还有紫罗兰,这样的玉料就属于特别罕见了。

2005年我在好友手中觅得一块重15克的青花带绿,带黄皮的断口和田籽料,有黑,白,黄,绿,浅灰五种色,我用黑色做一颗发了芽的黑豆,绿色做豆瓣,白色做豆芽身子,芽尾是浅灰色,再加一只黄色甲壳虫爬在豆芽身上,完工后整件作品只有5克,集齐五色极为罕见。

三、白玉籽料深层巧雕的基本技法

玉雕是减法作业,在整型的时候不能用快口的工具,用水落石出的原理,做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留有足够的余地,就是防止因颜色的变化有改动,找颜色,造好型才做细部,再做清底工作,再拉线条,以形就色,要留住色,也要造好型,要尽量造型优美,结构准确,用色分明。

在白玉巧雕中,常见的是做巧红皮的浅浮雕,薄薄的做一层皮,相对于浅浮雕,深层巧雕更具挑战性,正所谓一分深一分险,大部分都要做深层立体巧色雕,那就太难了。因为玉料内里的颜色变化很大,可以说玉料只有在切开或压得很深的时候才能看见颜色去向,只有根据这种走向去构思造型,和田玉本身价格昂贵,有些石材无须下刀就已是精品,若雕工未能使精美之石材锦上添花,则应谨思而行。所谓“取巧”技法,是在利用巧色和纹理之外,还利用质地取巧和结构取巧。想起石壶雕刻大师陈明志,关于“取巧”之说:“取巧贵在取舍,该除就除,该断就断”。如果见石就用,见色就留,就会使造型显得笨重、繁杂。取巧要突出主题、保证重点,将多余的主色或旁色清除,才有突显主题的效果……

深层巧雕是很吃力的,行圈里很多人都不肯做这种太伤脑筋的活,但是我很喜欢。我的理念是“化腐朽为神奇”,所以我买料,是从外表看颜色丰富,质地不是很完美的中、低档的石材,那怕是一百元买下,我都会用一百分的努力把它做成一个有价值的作品。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与各种艺术一样,和田玉雕刻艺术既要发扬传统经典,又要融入时代,使其历久弥新。如今和田玉价格疯涨,不少卖家也用尽心机做假皮,以假乱真,面对这样的市场,我却从不改自己的原则——那就是绝不做假皮,我的理念永远是遵循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成色。如果做假皮,巧色雕刻将失去了意义。

四、深层巧雕作品案例

1、《豆牙菜》

获2006年北京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当大家看到这棵小小的“绿豆芽”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它居然赋予这颗小小的玉料五种天然的颜色,真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鲜绿的豆瓣,白嫩的豆芽,深灰的豆皮,浅灰的芽尾,还有芽体上那只淡黄色的甲壳虫。构思和设计似乎与造物主的初衷不谋而合,

2、《青蛙茶壶》

笔者两年前用一块5公斤带绿的青花籽料,做了一把青蛙茶壶,就是利用了玉料本身的巧色,青蛙极富立体感,栩栩如生,形真,让玩玉之人爱不释手。

3、《蜗牛》

这件《蜗牛》作品,也是利用石头本身的巧色创作而成,随色赋形,原石色泽自然天成,凝冻通灵,色彩逼真,巧妙运用原石的天然巧色精细雕琢,构思布局,所雕两只蜗牛造型优美,错落有致,精巧灵动;作品优美怡人,细细把玩妙趣横生,别有韵味,令观者拍案叫绝。这一作品,被评为第三届“英合杯”中国上海·玉雕神工奖“创新金奖”,这是本人巧雕作品的又一大突破。

4、《麻姑献寿》

原本是一块布满麻点的和田籽料,只有拇指大小一块是白玉,卖料的新疆朋友把这块常人看来是“垃圾”的原料送给了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根据麻姑献寿题材,麻点部分做成皮草的袍子,利用背部黄沁巧雕一梅花鹿衔灵芝,用玉质最好的一小块做脸部,恬静优美,经过这一番巧雕,变废为宝,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典型作品,深得藏家喜爱。

上一篇:古朴典雅的陆慕蟋蟀盆 下一篇:翡翠饰品款式跨越三个年代之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