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语文学科高效课堂实施现状分析

时间:2022-07-10 03:39:20

我校语文学科高效课堂实施现状分析

近年,学校课改年级语文学科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主要是强化高效课堂教学常规,夯实高效课堂建设基础。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较好地实行了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坚持实行每周一次的语文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教师都能充分研讨,抓教法、学法,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堂准备。都做到了探究前一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细化本周即将使用的学案。并且每次都指定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认真梳理和总结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细化,内容要求尽可能全面,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有所拓展,同时中心发言人还要认真设计这一阶段每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再由同级语文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设计展开讨论研究,从而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一节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2. 多数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流程:提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迁移――当堂检测

3. 教师积极参与各班小组建设,加强学生展示培训,合理安排小组座位,着重训练学生:板书、朗读、点评、展示、质疑的能力。

4. 较好地开展了学科内的听评课活动。对“未入格”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整改建议。

5. 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成果巩固工作。早自习明确朗读任务,当堂检测;充分利用练习册,加强学生的预习指导和作业布置;抓好单元测试或周考,实现检测目标。特别是各级组坚持出课时习题或单元习题,练习到位。

6 . 坚持以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

保持每期至少组织五次较大型的活动,比如2013年下期就分别组织了“中国梦”征文、“文心雕龙杯”征文、“一句话书评”征文、“民族魂 中国梦”诗歌朗诵比赛以及规范字书写大赛。

二、教师良性表现

1. 教学目标明确。

2. 老师探究新课程、开发新课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通过每次集体备课把教材吃得更透,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拓展延伸,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均有所提高;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老师课堂的条理性更强,脉络更清晰,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每次听课后评课的过程中都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来评: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层次,对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锻炼,是否做到了当堂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关注度,课后的整改措施等等。

3. 落实了学生阅读要求。自学、群学、对学等措施能使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

4. 在课堂上解放了教师,同时也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5. 初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针对各级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不佳的现状,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从目前听课、转课的情况来看,多数教师的语到了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拓展探究、练习设计等都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教师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

(4)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能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7)训练检测的有效性。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还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作业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针对年级学生基础、阅读都较差的情况,各语文组安排每半月对学生的知识考查一次,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学生方面的良性表现

1. 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特别是部分中等生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部分差生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

2. 建立较为多元的学生课堂展示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课堂成了展示场,有些学生展示存在为展示而展示,没落实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中来。

2. 部分班级学生的课堂研讨参与面不大。优生、爱表现的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多,差生、自卑的学生展示面窄。

3. 部分班级语文课堂进度很慢,学生探讨的时间太长,教师调控纪律和教学节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4. 部分教师的二次备课不到位,当然也存在为了赶进度,教学不落实。

5. 课堂评价标准亟待建立。少数教师只养成了提出目标的习惯,但缺少落实目标、检测目标的环节。

6.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有待加强。

7. 个别班级写作教学出现了缺位。

上一篇:如何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有效性 下一篇:青少年散打教学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