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方 培 养, 提 高 低 年 级 学 生 言 语 表 达

时间:2022-07-10 03:38:00

摘 要: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会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也可以在拓展课文内容的时候培养;可以在句子教学中培养,也可以在遣词造句上培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大胆说话。

关键词: 言语表达 作文教学 培养方法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作文水平。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需要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看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

语言表述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和具体,而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充分领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模仿其用法,运用到说话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例如在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再出示实物:树枝、钩子、皮球等,让学生上台表演,然后回答:为什么叶青、张远想的办法行不通?而吴文想的办法却能把皮球捞上来呢?通过学生表演,学生都能完整流利地回答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在拓展课文内容中培养

低年级课文大多短小精悍,课文中有许多是省去的内容。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不拘一格地练习说话。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文中末尾写到:“狼不想再争辩了,……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向小羊身上扑去后,小羊怎么样了呢?课文中没有写出来。于是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从不同角度进行练说。然后有的说:“当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时,小羊跪地求饶,但始终动摇不了狼的凶残本性,最后小羊还是被狼吃掉了。”有的说:“当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小羊拼命地挣扎,由于狼的力气太大,小羊怎么也脱不了身,最后在无力挣扎的时候,小羊被狼吃掉了。”还有的说:“当狼张开嘴时,露出锋利的牙齿,向小羊扑去,小羊机智地躲闪,狼扑了个空。小羊拼命地跑啊跑啊,终于逃脱了。”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在句子教学中培养

在低年级句子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即可,而高年级则要求学会表达。如何表达呢?我在教学怎么把句子写具体写完整此项练习时,先说了一句“小明去上学”的例句,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什么时候去上学?”学生回答:“吃过午饭。”“吃过早饭。”接着问:“小明上学时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然后鼓励学生把两句话连起来说,最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懂得了前一句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只说了小明去上学这件事,而后一句加上了表示时间和神态的词语,后一句比前一句在意思上表达得更生动、具体,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参照例句单独完成其他练习。

四、在遣词造句上培养

遣词造句是作文时直接过渡到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在讲读教学中常常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采用。遣词造句首要的一环就是理解词义,然后指导学生造句。指导学生造句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梅兰芳学艺》一课时,指导学生用“终于”一词说话,在理解词义时提问:“你能换一个词来说吗?”有的学生回答:“最后。”有的学生回答:“总算。”有的学生回答:“最终。”……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终于”的意思,为下面的说话练习作了铺垫。然后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带有“终于”的句子,朗读体会,梅兰芳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才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通过点拨,学生说出“通过自己的坚持,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大禹三次经过家门没进过家,终于制伏了洪水”、“小鹰经过刻苦练习,终于学习了飞翔”……

五、在听讲故事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不断鼓励他们不仅要爱听,而且要在听后讲给大家听,看谁听得多,讲得生动、形象、有趣。每一次评出一个故事大王,这样谁都争着做“故事大王”。所以我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多看一些故事书,然后利用晨读时间讲给大家听,这样每周一次。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语句流畅,绘声绘色,吸引听众,这样才能被评为故事大王。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大胆说话,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事物,做到胸中有数和言之有据,使说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随时随地地多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守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4(30).

[2]徐颖.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J].小学语文教学,2002(11).

上一篇:关于塔里木大学公共外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学古诗词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