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时间:2022-07-10 03:37:19

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方法 采用Agilent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 结果 三种成分在建立的方法下分离良好,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n=9)均在94.4%~1a04.7%范围,RSD均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银黄颗粒;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53-03

银黄颗粒是由金银花和黄芩两味中草药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利咽、解毒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干、咽痛、发热以及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黄芩富含多种物质,其中含量较高并且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是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等黄酮类化合物[1-7]。银黄颗粒大多以黄芩苷和绿原酸作为质量控制指标[8-11],监测其内在质量,因这种简便单一的质量控制模式存在一定缺陷,为非法添加埋下了隐患。

中国药典(2010版)[12]对银黄颗粒的质控是通过测定绿原酸和黄芩苷两种成分,对这两种测定成分采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及色谱条件,步骤繁琐,且对具有活性成分的黄芩素、汉黄芩苷未进行有效质控。

选择黄芩苷等三种成分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可有效地反映银黄颗粒真正的内在质量,并为全面评价其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依据。本试验以金银花和黄芩两种中药材的已知有效成分为基础,应用梯度洗脱法构建能同时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三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旨在为银黄颗粒的内在质量控制提供更好的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美国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AE240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银黄颗粒来自本院和药店,生产厂家及药品批次分别为:①云南永安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0303)、②西安交大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624)、③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10701)。应用的试剂中,乙腈、甲酸、乙酸、甲醇为色谱纯,实验用水为纯化水,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SB-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A)-0.2%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A:0~15 min,20%;15~40 min,20%~40%;40~80 min,40%~45%;80~90 min,45%~50%;90~120 min,50%~55%;120~135 min,5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银黄颗粒去外包装,用适当方法研细,精密称取细粉1.0 g,置于50 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 ml,超声提取20 min(功率350 W,频率45 KHz),放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取上清液过滤,即得。

2.3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对照品适量,分别用甲醇溶解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1 mg/ml的对照品储备溶液,备用。

2.4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准确量取适量的各对照品储备液,置于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制得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浓度分别为400.00、100.00、80.00 μg/ml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得三种黄酮类成分的混合对照品、样品溶液的色谱图(图1)。通过计算分离度>1.5,理论板数均>3000。

图1 275 nm下的HPLC-DAD色谱图

A.混合对照品,B.银黄颗粒样品;1.黄芩苷,2.汉黄芩苷,3.黄芩素

2.5 线性关系的考察、检出限和定量限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储备液0.1、0.2、0.4、0.6、0.8、1.0 ml,逐步稀释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进行测定。以信噪比10∶1求得定量限(LOQ),以信噪比3∶1求得检出限对照品(LOD)。按规定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检出限(S/N=10)在1.08~1.55 μg/ml(表1)。

表1 三种化合物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和检出限(n=3)

2.6 精密度试验

称取上述实验已研细的银黄颗粒细粉1.0 g,精密称定,按规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峰面积,结果上述3种黄芩黄酮类成分峰面积的RSD分别为0.68%、0.19%、0.85%,表明该测定方法批内精密度良好。取上述实验已研细的银黄颗粒细粉1.0 g,精密称定,按规定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样品3批,计算得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35%、0.96%、1.59%,表明仪器的批间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银黄颗粒细粉1.0 g,制备成供试品溶液,按2.1同样色谱条件,分别于0、4、8、12、24 h进样20 μl测定。通过计算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77%、1.56%、1.8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4 h银黄颗粒中的三种被测成分均较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银黄颗粒细粉1.0 g,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测定峰面积并计算得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平均含量分别为50.22、0.43、0.45 mg/g,RSD分别为0.71%、1.44%、1.48%。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测定含量的银黄颗粒细粉0.5 g共计9份,分别按样品含量:对照品加入量为(0.5~1.5)∶1的比例加入一定量的对照品溶液,按规定方法制备实验用供试品溶液,测定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加样回收率及RSD。结果上述三种黄芩黄酮类成分,加样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6.8%、99.9%、100.5%(表2),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表2 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成分的回收率试验结果

2.10 样品含量的测定

分别测定3个不同厂家批号的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可以看出,生产厂家不同银黄颗粒中三种被测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表3),因此建议生产厂家要对批间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基本稳定。

表3 三批银黄颗粒中三种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结果(mg/g,n=3,x±s)

3 讨论

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本研究在190~400 nm波长范围内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三种化合物进行了紫外全波长扫描,其分别在277、273、27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故选择275 nm作为测定波长。

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乙腈和甲醇是常用的液相色谱洗脱剂,通过比较,两者都可以产生较好的分离效果,但甲醇成本和毒性更低,故选择甲醇作为洗脱剂。由于黄酮类成分在酸性环境下能达到更好的峰形,所以在水相中加入0.2%的甲酸,通过优化梯度洗脱,最终达到较好的峰形和分离度。

本文构建了银黄颗粒中三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复性好,能为银黄颗粒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勇川,谢林利,熊丽蓉,等.黄芩苷/黄芩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药性的逆转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9):644-649.

[2] 吴莹,金叶智,吴,等.黄芩主要成分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8):541-545.

[3] 周锡钦,张庆英,梁鸿,等.黄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910-2915.

[4] 李小芩,孙晓红,蔡爽,等.采用UPLC-ESI-MS/MS以及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不同品种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差异[J].药学学报,2009,44(8):895-904.

[5] Han J,Ye M,Xu M,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flavonoids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Huangqi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7,848(2):355-362.

[6] 马双成,刘燕,毕培曦,等.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黄酮类成分的定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 26(4):426-430.

[7] 阚红玉,宋殿荣,王跃飞,等.HPLC法同时测定黄芩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0,21(11):1016-1018.

[8] 黄雄,黄,黄佳,等.HPLC同时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26(5):417-419.

[9] 白雁,张威,王星,等.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不同厂家银黄颗粒中黄芩苷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166-168.

[10] 张婷,美尔哈巴・热西提,林潇,等.HPLC-MS/MS法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J].中草药,2012,43(4):711-713.

[11] 王玲玲,王凌,杨菲,等.RP-HPLC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试验方剂学杂志,2012, 18(12):124-126.

[1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4.

(收稿日期:2014-05-26 本文编辑:李亚聪)

上一篇:尿激酶治疗肺栓塞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分... 下一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下金银花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