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福重构中国市场版图

时间:2022-07-10 02:39:52

大福重构中国市场版图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发展,因此受到外资企业的高度关注。日本大福公司将通过重组中国业务,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将中国打造成最大的海外市场。  面对搬运、保管、分拣等物流系统需求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2010年4月1目,日本株式会社大福以重组的形式成立大福(中国)有限公司(简称DCL),构筑新的运营体制。大福集团希望通过此举,整合原有按照区域和业务类型划分的在华各个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打造具有更加稳定经营基础、可灵活应对各种经济变化的集团性企业。  为推动重组工作的开展,从4月初开始,大福中国董事长藤木胜敏先生先后到天津、北京、广州等各地分公司与员工进行交流。在他看来,大福中国业务重组的核心内容是完成大福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一体化,加强管理,并依托强大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物流产业的提升作出贡献。

重组势在必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自动化设备与系统供应商之一,大福非常重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先后设立了多家公司开展业务。2002年,大福在中国成立了面向一般制造业和流通业销售保管、搬运、分拣、拣选系统的大福自动化物流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简称DSL),随后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成立了销售汽车生产搬运系统的大福自动输送机(天津)有限公司(简称DAT)和大福自动输送机(广州)有限公司(简称DAG)。2005年,制造汽车生产线搬运设备的江苏大福日新自动输送机有限公司(简称DRA)和生产洗车机的大福洗车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简称DCS)成立。另一方面,大福集团的子公司康泰克早于1990年就在中国成立了上海康泰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SHC),并在2008年设立了中国现法统括本部。到目前为止,大福在中国已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13处服务网点,面向汽车制造、流通及一般制造、半导体及液晶制造等行业提供物流系统的咨询、设计、销售、制造、安装施工及售后服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福在中国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项目数量增加迅速,按照区域和业务类型的分公司管理体制显然不能很好地满足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需要。为此,大福从2009年开始统筹考虑在中国的业务重组,进行经营资源再分配,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目标包括:  第一,从营业和售后服务方面提高“大福”品牌的知名度;  第二,提高本地化生产比例,突破采购地域限制,增强成本竞争力;  第三,实现更加灵活的财务运营管理,提高业务效率。  根据重组计划,大福首先以DSL为核心,对DAT和DAG进行合并整合,更名为DCL,之后将DRA和DCS(先与SHC合并)吸收为DCL的子公司(参见整合体制图)。据悉,新公司注册资金15亿日元,现有员工220人(生产工厂合并后约600名)。  据藤木胜敏介绍,整合后的大福中国公司将仿照在日本的业务模式,在坚持发展AFA(面向汽车制造业)、FA&DA(面向基础制造业、流通业)、eFA(面向半导体、液晶制造业)三大核心产业的同时,逐步推动LSP(洗车机、保龄球等设施)、ABH(机场行李输送系统),物流系统的配套管理(控制)系统及工业电子产品等业务发展,并通过人员与各项业务资源的整合,增强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开启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元年

早在2008年,藤木胜敏就预见到中国将在2010年迎来物流装备市场大发展的“元年”。事,实也确实如此。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国内企业对于物流技术与装备的认知和应用需求日渐成熟;另一方面,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物料搬运系统在欧洲、美国、日本的需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场规模缩小了3~4成,相比之下,中国市场需求升势强劲,为大福的三大核心业务带来新契机。理所当然,大福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发展。

以汽车行业为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国。藤木胜敏告诉记者:“大福从1957年将首台链式输送机提供给日本第一家乘用车制造厂以来,一直伴随着日本汽车普及化的发展迅速成长,在日本AFA市场占有率为75%。我们希望该业务在中国实现25%的市场占有率。”据悉,目前大福在中国已拥有天津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州本田、上海通用、长春一汽、吉利等众多客户。  在eFA业务方面,自1979年开始生产供半导体与液晶生产的无尘净化车间使用的搬运、保管系统以来,大福一直在该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液晶与半导体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大幅成长,不少企业纷纷开始扩大规模,提高产能。2009年以来,大福已成功在中国签下昆山、合肥等地的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涉及金额都高达几亿元人民币。

而FA&DA业务是大福在中国涉足最早、实施项目最多的业务,1984年大福为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涤纶厂建设的自动化立体库至今仍运转良好。目前,该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藤木胜敏表示,大福不希望参与低价竞争,而是瞄准中高端客户,以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适用可靠的物流系统,多年来始终在外资企业市场上保持第一。  藤木胜敏指出,大福对中国市场前景有很好的预期,这也是集团决定对中国业务进行重组的根本原因。“只要找准方向,中国市场达到日本同样的规模是指日可待的。”据了解,重组工作完成后,大福中国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各个行业打造标杆性项目,以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并促进中国物流自动化的飞跃性发展和产业升级。

打造最大的海外市场

根据大福集团2010年4月开始的新中期(2010年4月~2013年3月)经营规划,大福中国将实现营业额3年后(2013年3月期)达到150亿日元、5年后200亿日元的目标,占整个集团的10%。“以目前的情况看,该目标预计可提前1~2年实现。”藤木胜敏对此显得信心十足。届时,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大福集团

最大的海外市场。

按照集团的发展计划,AFA、FA&DA和eFA仍是大福今后在中国的核心业务。在各行业中,藤木胜敏非常看好医药和食品饮料行业,他认为其物流自动化需求已经开始显现。据了解,2009年以来,新医改、GSP认证全面升级等均对医药经营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2010年初,商务部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上半年要制定出台《2010-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地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修改完善药品流通管理法规,加快制定行业经营、服务等标准体系。产业环境的变化为我国医药物流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九州通集团等医药流通企业,以及一些大型医药生产企业纷纷进行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2009年6月,大福中标某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在食品饮料行业,大福早在2005年就曾与伊利集团合作,为其提供了拥有2万多个托盘货位的自动化物流系统与设备,实现从牛奶罐装、打包、装箱到仓储整个流程的高度自动化。在藤木胜敏看来,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食品和饮料的消费量巨大,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正在受至4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实现生产和流通的自动化是该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说。2009年,大福中标某乳制品生产企业项目。据藤木胜敏介绍,该项目基本上应用了大福全套FA&DA设备,建成后有望成为新的行业标杆。

自2003年常驻中国以来,藤木胜敏一直负责大福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与业界共同见证中国物流市场的繁荣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大福中国重组后,藤木胜敏荣升公司董事长。对于重组战略的实现,他表示,人才培养和实现本地化生产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据了解,位于常熟的DRA已经具备了生产全套汽车输送线系统的能力,大幅降低了与国内厂家的价格差距,个别设备的报价与国内厂家基本持平。不仅如此,输送机、堆垛机等FA&DA业务的核心设备也已部分实现了本地制造或组装。藤木胜敏还透露,随着今后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福会考虑在中国增设新工厂,实现生产和经营一体化,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缩短供货时间,更好地满足中国企业的需要。

上一篇:服装企业竞相打造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冷链新军丹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