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之魅力

时间:2022-07-10 01:58:36

试析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之魅力

摘要: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广义上指在实用艺术过程中,运用政治符号来传达一种看似唯美却带有一定威慑力和震撼力的情感,从而引发共鸣。文章从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阐述其理念特征及魅力,并在实践领域等方面提出相应拙见。

关键词:设计艺术;政治符号;发展现状;理念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55-01

一、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的发展现状

符号自古就有,但作为一门学科则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一般给人们一种规则,并在道德掩护下对一些行为给予约束。就政治单方面而言,符号来源于上层阶级为巩固权利而在某种意义上制造的一个虚幻概念,在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中发展。在设计艺术大背景下,设计艺术、政治、符号三者集一身,逐渐萌芽发展成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从最初的初露端倪到现在的日渐成熟,其历史虽不算长,但所取成绩不菲,并发展成一种的独特艺术形式和价值理论。

政治符号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工具,体现在国家、名族、阶级甚至意识形态中,形成了一种所谓的“社会流行信念”,起到“输诚效忠”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虽得到众多爱好者追随,但终究历史短暂,这种文化性的发展仍存在诸多瑕疵:对本土现实的政治符号在设计艺术中的演变和公共责任意识缺乏深刻认识、在用设计艺术的表达方式时过多的依赖技术性而非思想性等。因此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的发展并不能在原地自我欣赏,而是在历史的象限延续发展。

二、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的理念特征

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应遵循设计艺术和政治的理念,体现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象征严谨庄重思想,把设计艺术符号(图形、图像、色彩、标志等)冠以政治色彩,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政治热情、符号观念及文化意识。

设计艺术的政治符号在设计艺术层面,它是指采用艺术设计方式,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计划”和“安排”;在政治层面,它更偏向于用政治威慑力传达一种让人不得不信服理念,或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震撼内心。而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特征内涵恰蕴藏于其中。

第一:权力意识与欺世象征性。政治符号是一种权利象征,任何时代都代表一种上层建筑意识。从最初奴隶主建造青铜器,制造纹饰,虚拟图腾开始,政治符号一直是权力的象征,用以欺世和麻痹。而作为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在权利意识上主要是通过绘画等方式来表现主人公不满、压抑、痛苦、喜悦或是满足等情绪,有的直接反应现实生活,也有的把现实进行抽象夸张,无论通过哪种形式来表现,都说明了这种意识的深入人心和民众的害怕心理。

第二:大众认知艺术性。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来源于生活,并在大众中执行与流行。为了能更好的执行政治符号所属的权力性,统治者将一些政治符号简化,在大众中广泛散播,提高民众认知性,并且以艺术形式表达。这种方法表面上更加生动活泼,易于灌输和记忆,更能掩护其权威本质性。

第三:文化与中介性。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带有一种社会属性――媒介性。它在社会、人类和政治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通过它的完美展现,给我们传达一种威慑力和符号的概念,充分发挥着其中介作用。当然,在传输思想过程中我们更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在整个设计艺术大背景下,设计和艺术及政治都离不开传统及现代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给设计艺术带来新的灵感来源,如甲骨文的发现,开启了符号学的发展等;现代文化也给政治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而加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三、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涉及到广告、传媒、标志设计、影视等领域,其实用概念和政治威慑力深入人心。如在建筑方面,中国的天坛的建造就是使用了这种政治和艺术的理念;在标志设计中,对一些现实事物进行提炼,经过抽象与凝结,冠以政治色彩,形成最终作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也不外乎约定俗成,但大部分还是被赋予政治色彩。

为此,我们应:首先,注意设计艺术中政治符号的含义及选择。应根据其特性、量与质的三重标准来把握,侧重强调主体的表达。其次,在设计艺术外表下,其传达要有双向性。实践于社会时要注意社会的整体动向及信息反馈。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要符合人的心理和情感情愫。既要符合理性需要又要符合感性要求,这一点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政治符号的应用上,更要更加以严格。

四、结语

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在整个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政治魅力、艺术氛围、语言形式感染着每一个涉足它的人去考究:不停探寻内在联系,思考设计艺术化的政治符号本质……但只有一小撮将理论转为现实,若能呼吁更多的人去实践,我们也许就不用对发展中存在的瑕疵过度担心和对完美的设计艺术中的政治符号过度贪心了。

参考文献:

[1][日]池上嘉彦.记号论 [M].日本:岩波书店,1992.

上一篇:装饰性与价值性的融合 下一篇:试析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差异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