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教育的春天――两会手记之一

时间:2022-07-10 01:54:48

向着教育的春天――两会手记之一

每年的两会,格外忙碌。固定的论坛,媒体的“轰炸”,朋友的见面,在此间穿梭进行。有的是非常重要的活动,有意义,也值得参加,有的则是友情出场。

2012年3月2日,早晨5点起床,按照常规发微博。

上午9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参加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1年教育黄皮书》会和2012年教育政策建议讨论会。这也是一个传统项目,长江教育研究院周洪宇院长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也是湖北民进的主委。他领衔的研究院每年3月2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这样的活动,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品牌。讨论会的主题是关于“教育经费4%”的落实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翟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郭戈等参加了会议。因为后面有活动安排,在周洪宇院长介绍了长江教育研究院的年度建议以后,主持人让我第一个发言。针对长江教育研究院提出到2020年应该把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5%至5%的问题,我提出,首先应该维护和巩固4%的成果,不宜马上提4.5%或者5%的新目标,因为从1993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提出4%的目标,经过了20年的时间才实现,财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占了公共支出的很大一部分。针对如何保证4%真正落在实处的问题,我提出首先应该明确和统一“4%”的内涵和标准,既然“4%”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就需要研究一个国际的标准,哪些经费应该统计进来,哪些经费不能够作为教育投入等,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录,上下口径统一。其次,应该建立教育经费的公示制度,公开透明,这是保障教育经费落实的有效措施,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把4%执行情况写入。针对长江研究院提出呼吁人大立法,制定《教育投入保障法》的问题,我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了要制定《学前教育法》、《学校法》等6部法律,同时修订5部法律,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届人大五年,至今仍然没有完成一部教育的法律,唯一列入立法计划的《职业教育法》修订今年能否通过,仍然不乐观。

上午10点半去看望民进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张怀西。张主席退休以后依然忙碌,到全国各地调研。他担任了国土资源经济学会会长等社会职务,继续建言谋策,可谓退而不休。

下午2点参加由《人民政协报》的《教育在线周刊》主办的“春天的约会”沙龙―――“向着教育的春天―――纪念邓小平南方讲话20年”。李君如、迟福林、景天魁、孙霄兵、姜岚昕、张杰庭、娄源功、周洪宇、王健等先后就“变迁与挑战”、“市场的力量”、“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发言中提出,20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战。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许多人对于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忽视了。教育是有一个目标的,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总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教育就无法展开。海南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从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分析了教育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尖锐而深刻。

我在发言中就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谈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从恢复高考开始,我们见证了中国教育政策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其中有不少是民主化科学化的典范。如恢复高考的决策,就是中共中央听取了一些大学校长和知识分子的建议以后,实行的重大教育政策。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采纳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多次建议、提案,吸取了一些城市的试点经验,及时做出的决策。

而教育规划纲要的制订,更是民主化科学化的典范。据统计,教育规划纲要自制定程序启动到正式颁布,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在境内外召开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研讨会1800余次,直接参与调研、座谈、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和各方人士有35000余人次。在文本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各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部分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育部门负责人、企业界人士以及海外人士共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起草组先后召开各类会议近300次,在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对文本稿反复讨论、认真推敲、精心修改,前后正式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审议定稿,教育规划纲要文本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前后修改约400多处。

我在发言中也谈到了如何进一步加强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问题。如果系统分析一下近年来我们出台的各种教育政策,就不难发现,还是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撤点并校”政策、免费师范生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补助政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高校新校区建设政策等,就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如去年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校车安全问题,就与农村“撤点并校”有一定关系。虽然“撤点并校”的本意是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但是,在“撤点并校”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地区操作不当、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交通跟不上等问题。少数地方“一刀切”,搞“小学进镇”、“初中进城”,所以,“撤点并校”不仅产生了校车安全问题,也对农村的教育文化生态产生了影响。

如何保证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我认为需要决策程序的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制定重要教育决策时,应该有充分的调查研究、专家论证与群众听证制度,应该有小规模的实验,应该选择不同环境进行试点,不能匆匆决策、“一窝蜂”、“一刀切”等。

晚上6点,在中央统战部参加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与各省统战部长的联谊活动。

上一篇: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创办“立足学生自... 下一篇:小学英语语篇整体性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