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拍摄,数字化方式整理

时间:2022-07-10 01:27:19

胶片拍摄,数字化方式整理

延续基于胶片的创作习惯

我从1991年开始拍照片,持续拍摄到今天已经有26个年头了。90年代主要使用135画幅的胶片相机,2005年到现在,我用120中画幅胶片相机拍摄。实际上我是一名国企职工,一直以来,除去企业宣传拍摄的需要,我基本上只对特定选题保持一种常年持续的关注与拍摄,所以我并不是一个特别高产的摄影师,胶片的消耗量也不是特别大,平均每一年的拍摄量在100卷胶片左右,目前总量保守估计有2600卷底片。如果不是特别需要,我几乎不回看我的底片档案,我只对正在进行拍摄的选题有兴趣。

从1990年代初拍摄至今,始终都需要面对的是自己底片的后期整理与保存问题,对于摄影师来说,底片档案就好像你的孩子般重要。因为在早期是和侯登科学习摄影,他当时对于底片的整理和保存方法很自然地严重影响了我。当时的方法其实非常业余也不科学,就是把拍摄回来的胶卷冲洗完成后,把自己认为所谓“好”的底片剪下来放在6×9cm的底片袋中,把自认为“不好”的底片统统地扔掉了。如今想来犹如一场噩梦,太悲催的行为方式。但我相信,在那个年代这是许多中国摄影师整理保存底片的一种方法,令人抱憾终生。大约到了1996年,我们看到台湾阮义忠先生的摄影家出版社引进翻译出版的《名家摄影暗房》上下册的书,这才真正有机会了解到国外摄影家对于底片的整理与保存的一种职业方法。即:在暗房中将冲洗后的底片整卷在相纸上影印并对应胶卷书写编号,时间、地点、事件等简要信息的保存形式,这样一种在当时较为科学的传统胶片整理保存的方法,立刻成为了我若干年中唯一的一种方法,直到数字时代的来到。

只在冬天放制照片

基本上我拍摄回来的胶片,会在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找出一个时间段进行统一的冲洗。后期暗房工作,冲洗胶片主要在温度适宜的春秋季节进行,夏季的西北太炎热了,水温与药液温度很难控制,所以放制照片主要在冬季进行,以排解无聊的漫漫寒夜。冲洗出来的底片,再进行扫描、编号、归档等程序式的工作。底片数字化的扫描文件,我会在电脑硬盘和移动硬盘中分别存储备份,光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并不是一种可靠的备份介质。我的底片是装在透明的无酸底片袋中,然后放在100卷一个相纸盒中,盒子外部会标注主题、年代、数量等信息。制作的银盐纸基照片会存放在相纸盒或无酸照片盒中,每一张照片分别又套有无酸照片袋。

通过编号,实现数字文件与底片对应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图片库的管理与运营提供了更加合理优化与便捷的展示方式,同时也为胶片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与管理创造了新的模式。例如建立胶片扫描数字的分层树状文件夹,来通过对应编号和关键字编码信息实现的底片检索功能等,成为我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一种底片的管理与保存方式。我拍摄作品都是胶片,档案存储分为底片实物和数字文件对应的方式。以近几年拍摄的《小人国・2011-2012》和《双胞胎・2014-2015》为例,这两个选题的拍摄数量基本上分别都在100卷左右(120底片),当然我是带着想法去进行拍摄。底片的档案对应着数字扫描文件夹来存放管理,在数字文件的管理中是以《小人国・2011-2012》或《双胞胎・2014-2015》来分别建立文件夹。基本的文件夹分层依次为《小人国・2011-2012》 1-10(十卷) 01-10(第一卷第十张) PXJ120001-PXJ1200012的树状分层形式并以此类推。在整卷底片袋上对应数字文件夹给予标注编号,例如:1-10-01・云南昆明小人国・2011年10月01日,同样以此类推。当1-10-01-PXJ120001底片(第一个文件夹,第十卷,第一张,编号为PXJ120001的底片)被选中用于放制时,在作品放制的文件夹中该底片编号会被修改为:PXJ1-10-01-01 并用于底片放制照片过程中记录各种曝光数据。

规范的工作流程是创作的一部分

对形成作品来说,摄影师的前期拍摄只是其一,后期大量的工作实质上同等重要。底片的后期整理工作繁琐枯燥,很是占用时间,但这是作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精细归纳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接下来的作品挑选会有更多的烦恼与困惑。科学的档案管理,会让你工效成倍的收益为便捷和清晰。从我自身的摄影来说,我的作品目前以银盐纸基相纸在暗房中放制出照片,依照博物馆标准来进行无酸装裱和装框展示。国内外画廊、摄影节、艺博会等,是我作品的主要呈现和展示场所。这时候作品成为承载了文化和艺术信息的的商品。因此,前期拍摄和后期的整理制作环节是一个必须规范的技术或工艺程序。你所有的付出,都在此刻置换为摄影的精神与价值的回报。 选自《双胞胎》系列 彭祥杰 摄 选自《双胞胎》系列 彭祥杰 摄

上一篇:每个老板心里都住着一个郭德纲 下一篇:自媒体害死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