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9 11:58:54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光合作用相关内容完成教学之后展开。本节介绍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定义以及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然后联系前几节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调整课本中直接给出“呼吸作用”这一概念的教学角度。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有何作用”为出发点,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层层深入,逐步形成“呼吸作用”这一概念,突破呼吸作用的实质这一教学难点。通过课外探究实验视频和课内探讨实验改进等环节,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的呼吸作用的概念。

本课需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根据实验,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归纳呼吸作用的公式;

3.举例说出农业和生活中与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4.说出动物体内也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

1.学习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升实验设计能力; 2.提升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已学完光合作用相关内容,可与本节呼吸作用知识进行比较以深化理解;从生活和情感体验角度,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涉及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便于教学中适当调用;从学习能力角度,经过近一个学期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在本节教学中都是可利用资源。但初一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需注重这一规律,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概念构建过程。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充分调用与呼吸作用有关的概念如细胞中有机物中含有能量,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等,对本课进行设计,逐层深入,从直观现象到理性抽象构建呼吸作用这一概念。

2.以“提问―实验―结论”的方式逐层推进教学,贯穿呼吸作用过程内容的教学。

3.以“激趣―探究式”拓展实验内容,变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拓展呼吸作用部位和呼吸作用时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本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演示实验器具(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吸收氧气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吸管、洗耳球、火柴等。

教师协助兴趣小组学生拍摄完成芥菜菜叶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附后

七、教学评价设计

1.课堂问答采用积分制度,答错不扣分,答对每题加1分,按比例记入期末总评。

2.实验设计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以书面设计方案作为小组评分依据,组长标注小组成员贡献比例。

3.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练习,教师根据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每个学生课堂知识点掌握程度,以同桌互相批改分数方式体现,并发还学生订正。

八、帮助与总结

1.通过课前提前录制拓展实验视频,直观展示设计可行性,及时验证。

2.通过设疑提问、课堂反馈提问等不同难度问题考查学生掌握程度。

上一篇:浅议小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略论新形势下的职业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