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过度使用搜索引擎工具的反思

时间:2022-05-28 02:28:05

学生过度使用搜索引擎工具的反思

【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新问题也出现了,获取信息过程中,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工具,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降低,并最终导致信息处理以及应用能力的降低。本文认真思考了搜索引擎工具的作用,对学生过度使用搜索引擎工具进行反思,并就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过度使用搜索引擎创新意识

创造是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也是促使人类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如果某一天,你我都没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你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吗?那你是否可以肯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着网络生活的深入,搜索引擎也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它的便利让更多的人都喜欢,通过小小搜索引擎我们就可以看到更大更广的世界,但是,随着它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日趋地依赖,它的危害也渐渐呈现。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000年11月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新颁布的课标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个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以此为标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其中信息的获取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一个环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关于这个环节很多老师都引入了搜索引擎工具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搜索引擎作为一个工具而言,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便利。 在生活上我们会出门搜索一下天气情况,吃饭搜索一下美食地图,旅游搜索一下火车飞机票价,学习工作时搜索一下相关资料。如果具体复杂的问题无法通过搜索解决,可以通过百度“知道”等渠道将问题提出来,就有可能得到答案。

二、 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过度依赖搜索引擎造成的不良影响

搜索引擎给学生带来的就只有好处吗?我观察了三届学生,他们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意识越来越强,但是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搜索引擎的过度依赖使部分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逐渐降低。例如在教学生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时,让学生使用photoshop完成一个特殊效果,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探索如何使用不同工具去完成。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情况:情况一: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并根据答案完成任务;情况二:通过自己尝试点击photoshop中的各项功能按钮,观察呈现出的不同效果,在多次失败后找到答案完成任务。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导致学生最终收获的差异:

① 从完成情况看:第一种情况的学生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习的辅助手段,用最快的速度最准确地操作完成了任务。而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完成任务上花费的时间更多,而且完成的任务的准确性可能没有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好。

② 从学生的收获看,在后一阶段的任务――个人创作作品时逐渐体现出两种不同情况的学生的区别。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制作出的作品毫无新意,创作出的作品仅仅使用到前几节课所教的内容,并没有制作出更有新意的作品。而第二种情况的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并运用了许多课堂中没有教授的制作技巧,而且各有千秋。

两种情况对比得出结论,第一种情况的学生能够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地找到了答案,说明他们善于使用工具帮助自己,单从获取信息的能力上他们这项做的很好,但中学生正处于培养自身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成长阶段。如果过于依赖使用搜索引擎,轻易的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容易养成他们不爱钻研的懒惰习惯,妨碍了学生对更深层次信息的吸收。所以他们在此刻表现的好已经妨碍了他们其他能力如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甚至记忆力的降低。

1、 探索能力的降低: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基本跳过了探索的过程,而第二种情况的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的探索完成作业,表面看他们是走了许多弯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但是在这过程中,他们的收获也更多,探索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此后的课程中,他们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上也更生一筹。

2、 思维、创新能力的降低:搜索引擎只会让学生不停地进行链接,每次的阅读都很浅,思想也根本无法集中,所有的思考都会停留在表面。第二种情况的学生通过尝试不同的工具去完成作品,虽然不会一次成功,但在此过程中会发现更多工具的作用,最终虽然时间使用的更多,但收获也更多,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并且更敢于去尝试新事物,做出的作品也创意无限。

3、 记忆力的降低: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只是照着网页上的提示一步步操作,而没有将其记到头脑中,事后,对这部分同学做了调查,很多学生说,根本就没有记,反正要用时再到网上去查找就可以了。而通过自己探索得到答案的同学,由于是自己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对于知识的记忆要牢靠的多。

现在搜索引擎功能越来越强大,网上的很多资料都是开放性的,许多学生只是找到资料,下载下来,根本就没有对信息进行处理就交作业了。本来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考以及创新能力,但是往往由于学生过度依赖于搜索引擎而造成了相反的效果,使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降低。

上述的问题不仅仅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而且在这个社会此现象也越演越烈。常常大小问题我们都会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一搜。写论文,做策划,统统都是“百度一下”,明明该主动思考的,却依赖现成的东西,最后只是做了简单的拼凑。长期使用这种方式,必然使我们的创造力减弱甚至消失。

我校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在学生中开展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每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汇报中难免会发现有部分小组的同学的整个研究过程完全作假,所有研究的资料、结论都是在网上下载的。根本没有自己动手去调查、去研究并分析资料得出结果。这样的做法与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相驳,而且还会让学生养成遇问题就找网络,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进入大学后,就会发生如大学生撰写论文时大量依靠网络的情况。

三、反思及措施

人的思考是不能被取代的。在观察到学生日趋严重地依赖搜索引擎,而放弃自我思考和自我创新的情况,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尝试采取多项措施以引导学生正确以及适量的使用搜索引擎,措施如下:

(一)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观念 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意学生对搜索引擎的正确使用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合理的运用它,而不应简单地复制和粘贴。首先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开放性既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也容纳了大量丑恶的信息垃圾。不能一味的听信网络搜索出的信息,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去仔细分析获取的信息,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次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他人的资料仅能做参考,最主要依赖的还是我们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二)设置难度适中有趣的探索任务 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在教学中多设定探索任务,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探索。难度设定时不易过高,如果学生感觉难度太大时,很容易让学生放弃自主探索,转而寻求搜索引擎的帮助,并最终打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难度设定也不易过低,这样就不能达到探索的效果。任务主体选择时还应注意要有趣并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贴近生活的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新技术是为激发青少年的创造潜质服务的,而不应该成为他们偷懒的工具,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同时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搜索引擎工具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提供便利的辅助手段之一,但过度依赖只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上一篇:浅析河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比较 下一篇:高中学困效能感生自我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