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眼睛的贫困

时间:2022-07-09 11:30:52

悲哉,眼睛的贫困

记不清是哪年的春节晚会上,有一个马季领衔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在互相“争”的过程中,把五官各自的功能展示得淋漓尽致。确实,在人的这张脸上五官是统一的整体,是缺一不可的。不过,如非要把它们排一个座次,我想嘴巴和眼睛当数一数二。

嘴巴张着总得不断地塞进些东西吧,眼睛睁着也得吸收点内容吧。两个功能各异的器官天生有着明显的分工,嘴巴主管享受物质消费,眼睛主管享受精神消费。本来这两者是平起平坐的,不应厚此薄彼,但如今这嘴巴和眼睛的消费却严重比例失调,嘴巴成了阔少爷,越来越富有,而眼睛则成了穷小子,越来越贫困。一个成了胖大款,一个成了瘦瘪三,这一来脸就扭曲得不成样子了!

也许我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又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传承。历代历朝一直把温饱放在第一位,看得是比天大的。如今温饱已不成问题,“吃”更多的是一种享受了。于是在许多餐馆饭店都挂有“饮食为人生之至乐,餐桌乃幸福之天堂”的条幅,“吃”也显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只要你在街上走上一走,那鳞次栉比的餐馆饭店比肩接踵,什么鲁菜、粤菜、川菜、本帮菜应有尽有。甚至有人说10家餐馆开业,会有11家赚钱,虽然这一说法未免夸大,但说明“吃”的需求实在是旺盛!

再来看看餐桌,昔日甲鱼、海参、龙虾已属高档,如今已渐渐退居“二线”,什么熊的掌、鹰的肉、猴的脑、海豹的肾则成了餐桌上豪华的阵容。说句实话,只要你口袋里装满了钱,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统统都能送到嘴里。虽然在《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颁布后,特别是“非典”过后,已有收敛,但一些地方暗地里仍照吃不误。

随着“吃”的功能在扩大,甚至连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在向“吃”靠拢,君不见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春节则成了年夜饭的狂欢节。再照此发展下去,以后逢年过节也就只剩下一个“吃”字了。这绝非杞人忧天,你看,在“吃”上,不管吃的品种,吃的花样越来越丰富多彩,而人一生只长着一个嘴巴,毕竟容量有限,它早就不堪重负了!

与嘴巴的富有相比,眼睛可就贫困得惨了!就说电视吧,这可是眼睛展现功能的一大领地。为了使眼睛吸收更多的文化营养,这些年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不少读书节目,也使眼睛大大饱食了一顿。但受商业化的冲击和收视率的影响,最近全面沦陷了,先是央视的《读书时间》栏目香消玉陨,接着北京电视台的《东方书苑》、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甚至凤凰卫视的《开卷有益》,总共有12家电视台的读书节目都先后消失,悲哉!眼睛也由此下岗失业了。

如果说电视节目满足不了眼睛的需求,那就看书吧!遗憾的是,如今书的定价跟男人的胡子似的,天天都在疯长,一本并不厚实的图书,经过豪华的包装,动辄定价就是二三十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可不是小数,尽管对书爱不释手也只能望之兴叹了!买不起书,那就迈开脚去开架书店阅读吧,但这也受到了限制。就说本人的居住地―北京新街口外大街,原先有大小不等的书店14家,如今已剩下8家了,其余的大都换了门庭改为餐馆饭店了!

本来眼睛与嘴巴相比已处于不对等的劣势境地,再加上在政策上对嘴巴又那么的慷慨,而对眼睛又是那样的吝啬,更使这种不等陷于偏台。

比如公款吃喝消费逐年猛增,1989年为170亿元,1992年为800亿元,到了2002年就高过2000亿元,2004年更创下2300亿元的新高,直吃得嘴巴满口流油。同样长在脸上的眼睛则无此殊荣,根据全国15个中等城市的调查,2004年图书消费人均不足50元,只占这些城市全年人均收入的千分之二。再如报刊订阅,由于办公经费的紧缩,每年都在递减,现在有的基层单位连两份报刊的指标都摊派不上了。

为什么嘴巴的消费和眼睛的消费有如此大的反差?一句话:吃喝消费可以敞开口子报销,而书刊消费却受到硬性的限制。让人实在不解,一天24小时里,眼睛睁着的时间要比嘴巴张着的时间长得多,但受到的待遇却如此的悬殊,是不是该为眼睛鸣几声不平呢!

我们再三说,知识就是力量,如今是21世纪,已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对文化科技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一个人光“吃”得脑满肠肥,这个人是没有出息的;一个民族只在“吃”上下功夫,也是不会有前途的,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不能再让眼睛贫困下去了!

上一篇:赵易山:微笑着为选手打分 下一篇:守得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