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9 08:31:15

216例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73-02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B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一直视其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 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以上,一旦发生破裂,即腹腔内大量出血,若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为确保育龄妇女的生命安全,应积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现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6月的216例异位妊娠做回顾性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8~41岁,发病以24~36岁最多,有人工流产或药流史141例,置宫内节育器47例,有剖宫产史16例,慢性盆腔炎23例,有异位妊娠史7例,输卵管绝育术后3例。异位妊娠的类型:输卵管妊娠 207例(其中流产型106例,破裂型86例,未破裂型15例),宫角妊娠3例,卵巢妊娠1例,腹腔妊娠1例,陈旧性异位妊娠5例。

1.2症状与体征:主要症状多为突然发作的下腹一侧撕裂样疼痛,伴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出血甚至晕厥,其中有腹痛史占93.2%,有停经史占90.6%,发病时停经时间27~60天,不规则阴道流血占56.3%,出现晕厥占20.3%。主要体征是腹部检查时腹膜刺激征阳性,妇科检查时有宫颈举痛及子宫漂浮感。其中腹膜刺激征阳性占48.0% ,宫颈举痛占86.6%。

1.3辅助检查:(1)行阴道后穹隆穿刺术187例,其中179例阳性,8例阴性。(2)尿妊娠实验216例,其中阳性204例,弱阳性者12例。(3)经腹或经阴道B超示宫腔内未见孕囊结构,附件区囊实混合性包块206例。

1.4治疗:未破裂者采用甲氨蝶呤化疗,流产型、破裂型内出血者剖腹探查,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或孕囊清除术、输血等。

2讨论

凡延迟或阻止孕卵进入宫腔的各种因素或胚胎发育异常致异位种植均可发生异位妊娠,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90~1992年异位妊娠与同期妊娠之比为0.95%,2002~2005年上升为2.1%,为减少或预防异位妊娠的发生,应从多方面加以重视。

2.1流产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本资料中216例异位妊娠有人流史或药流史141例,占65.2% ,说明异位妊娠的发生与流产有密切关系。人工流产损伤子宫内膜,术后出血宫颈黏液栓消失,且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使致病菌入侵,引起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和输卵管黏膜最先受累,造成输卵管炎症、粘连、瘢痕、狭窄等,因此强调人流术中要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操作技术,减少副损伤,以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病率,药物流产阴道流血时间长亦增加感染机会。另外,人流术中由于部分患者子宫发生强直性收缩,将混有宫内膜碎片的血液挤压入腹腔而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2.2宫内节育器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既往对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否增加尚无统一意见,两者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经临床观察发现,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多数月经量增多、月经经期延长,甚至淋漓不尽,流血时间过长,易导致细菌感染,引起慢性附件炎或慢性盆腔炎等。宫内节育器能引起类前列腺素物质的大量分泌,使输卵管蠕动紊乱,甚至产生逆时蠕动,从而增加异位妊娠的机会。

2.3绝育术与异位妊娠的关系:输卵管结扎术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是目前国内特别是广大农村常用的女性绝育术,若发生术后再通,形成瘘管,均有导致绝育失败而致异位妊娠的可能。术者应注意手术的时间、方法,切除输卵管的长度,严格按照绝育术各项操作执行,术中避免不必要的钳夹,丝线不应穿过输卵管腔,以预防和减少结扎术后发生异位妊娠。

2.4剖宫产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由于近年来对剖宫产指征放宽,我国各地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居高不下的剖宫产率使剖宫产术后造成的疤痕、粘连,引起输卵管蠕动受阻,为减少术后粘连等并发症,应鼓励患者翻身、早期下床活动。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剖宫产率,也是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5性传播疾病与异位妊娠的关系:该类疾病病原体易引起宫颈管黏膜、宫腔、输卵管炎症而增加异位妊娠发生率。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奥辛康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下一篇:老年心房纤颤19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