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7-09 06:30:16

浅论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摘 要:当前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同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力量的源泉,培养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需要极大限度地提高青少年的创造活动力量。

关键词:中学物理;创造;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09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1-026-02 收稿日期:2011-09-21

物理学的现代进展,提供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物理教学改革,使我们站在物理学现代前沿思考物理教学的思想、观念、内容与方法,使我们以物理学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反思传统的物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使物理教师站在物理学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中学物理的概念、规律、理论。真正使中学物理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物理学的进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现代物理学的精神、现代科学的精神。

一、借教学中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陈旧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中学生发展的需要,这已经引起教育界高度的重视。教师们也都在努力地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快地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如“3015”工程、“洋思”模式、“导学自读”模式等。而学生的创造欲望是一种强烈的内心动机。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物理学习中的“创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引导他们自身去发现规律,试图去创造、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实际,采取最优化教学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从被动学习发展到爱学习、会学习,我要学习。这也是学生形成内在动机的主要途径。精彩的演示和实验、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生动精辟的语言,美如画的板书等等。都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发生兴趣,从而培养创造思维

例如,在“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教学中,当学生知道电能是可以转化为内能的规律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内能是否可以转变成电能呢?在学习电动机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能不能制造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在学完“电流的磁场”后,让学生明确,电可以转化为磁,那么反过来,磁是否能转化为电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是很难自己得出答案,除非有超前的学习和课外科技阅读,一般只能望尘莫及。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例如:如何提起比你的力气大十倍的重物?在没有车子的情况下,如何移动几吨重的石块?这些问题属于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创造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形成悬念,唤起创造。随着教学深入,有的学生创造性的答卷被检验是正确时,那他们将得到一次创造的快慰。对思考不正确的学生,也得到一次鞭策和激励。这样一来,学生很兴奋地在学习物理的同时,更爱创造。

二、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一)呈现资料和确认概念

在向学生呈现的学习资料中每一个例子都是“弹力”概念的正例或反例,其中有弹簧、相互挤压的物体、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单摆等例子。这些例子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向学生呈现,呈现在例子上同时标上“是”或“否”的标记。教师告诉学生,所有正例都与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有关,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这个新概念提出假设,并提出它的本质属性。教师或学生对每个例子的属性逐一记录,要求学生对这些例子的属性进行比较和归纳。在学生对这些属性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弹力”的基本属性,给它下个定义。

(二)验证获得的概念

为了验证学生对“弹力”所下定义的正确性,教师在该阶段先要向学生呈现一些未加“是”或“否”标志的例子,要求学生根据他们的定义给例子加标记。教师对学生加标记的例子的正确与否给予确定,这样可以验证学生所下的定义的正确性。提出弹力的概念名称,并重新阐述它的定义,明确其本质属性。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定义再提出一些“是”与“否”的弹力例子。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达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等。

(三)培养分析思维策略

该阶段主要分析学生获得物理概念所采用的思维策略,其途径是让学生陈述自己的思想。学生采取的思维策略是各异的,有的可能采用了整体策略,有的可能采用了部分策略。让学生讨论概念的假设和属性的作用,通过讨论可以看出他们的假设类型。他们是否注重属性或概念,一次侧重于一个还是各个属性概念。

分析学生弹力概念的思维策略,可以弄清楚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这个概念,若不理解,其原因何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对症下药。学生对自己所有策略的回忆、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找到一种最佳的思维策略。实践证明,该模式比较适用于这样一种情况,即中学生对需要传授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有较多的经验性理解。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总量急剧增加的新时代,正面临着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理所当然将成为新时代的主宰。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有固定公式可循,它要求教师匠心独具,既要知常,又要晓变,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欲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成功,必须按新课程要求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探索和发展。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善于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有效作用,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完蒸发这一节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家里买的蔬菜、水果要怎样做才能使保鲜时间长些?”学生们有的说放冰箱里,有的说放在潮湿的地方、有的说用塑料袋包起来等等。最后归纳出要使蔬菜水果保鲜时间长就是要防止水分蒸发,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求水分蒸发快慢的条件。这样的教学减少了学生们胆怯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构建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努力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外因为内因,坚持讲与练相结合、学与用相结合。例如,物理概念、公式推导一般由教师详细讲解,例题、练习题、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共同或独立完成。学过一部分知识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学了惯性以后,可引导学生解释摩托车为什么能飞越断桥,学了摩擦力的概念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接触到了哪些摩擦力,它们各是怎样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例如,我们写字时握笔就有摩擦力,用钢笔、铅笔写字和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和纸间的摩擦力各不相同等等。这样,就使学生感到我们无时不刻地都在应用着物理知识,从内心感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自然科学,学生就会调动学习积极性,自觉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变被动为主动。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SDH传送网的保护和恢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