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徜徉于灵动的语文课堂空间

时间:2022-07-09 06:11:08

让学生徜徉于灵动的语文课堂空间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思维,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笔者以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求异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辨理的启发思维活动,使其思维水平走向深刻;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联想拓展活动,促进思维能力走向广阔,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创造的学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推进素质教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事物,而是凭借教材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发现前人的认识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劳动,从中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充满生机,应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徜徉于灵动的语文课堂之中,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

一、求异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少学生学习效率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思路闭塞、思维封闭,思考问题时总是停滞在一个点上,不善于打开思路、求异变通,其思维很难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求异变通,训练学生形成辩证的、随机应变的思维品质。一次,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和学生一起交流寓言故事《蚊子与狮子》。在谈到蚊子打败了狮子却又被蜘蛛网粘住时,随机一动,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蚊子的结局会怎样?难道就一定会被蜘蛛吃掉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小组商量后,学生们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正在此时,心有不甘的狮子气冲冲赶来报仇,看到蚊子后怒火中烧,一巴掌下去,蜘蛛网被打了个稀巴烂,蚊子却得以侥幸脱逃;有的说蚊子正要被蜘蛛吃掉时,树上掉下来一颗松脂裹住了蜘蛛和蚊子,若干年后,变成了琥珀;有的说蚊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历数了自己的“光辉”事迹,吓得蜘蛛俯首称臣……学生思维敏捷,富于创造。

二、启思激疑,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高质量的思维,应当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浅尝辄止的思维即使具有创造性,其价值意义也不大。由于受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心理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常常缺乏一定的深度。对此,教师要相机诱导,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辨理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课堂上,应摒弃单调的问答式,巧设疑点,鼓励学生展开思辨,诱发思维动机,引发矛盾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探索问题、争辨疑点的积极、主动活动中向纵深发展。例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在学生满怀深情地读完肖邦临终前感人肺腑的遗嘱后,我适时启发学生思考:肖邦在法国巴黎整整18年,这18年来,他为什么一直没回到自己的祖国?落叶归根,肖邦临终前只要求姐姐路德维卡将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要知道,这样做遗体会被解剖),而没有要求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纷纷举手发言,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出了这样的共识:肖邦一刻也没忘记祖国,一直都努力想回到祖国,然而,残暴的沙皇统治者却一次次将肖邦拒之波兰以外(包括肖邦的遗体),因为他们知道,肖邦,哪怕是肖邦的遗体回到波兰,对他们的统治都是巨大的威胁!肖邦宁可身体被解剖,也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壮举,令所有的波兰人民为之心痛,更为之感动,为之骄傲,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肖邦的崇敬,对沙皇统治的憎恨。

三、联想补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确,创新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宽、更广的未知领域,在阅读教学时,需要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联想,纵横求索,从而产生新认识,提出新见解。当然,联想补白不是胡猜乱想。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推想点筛定在那些有探讨价值、有思维回旋余地、与课文主旨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上,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真正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理想境界。正如恩格斯所说:“地球上最美好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花中牡丹。”我想,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勇于思维,乐于思维;同时,巧于点拨,善于引领,使学生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思维质量,让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上自由徜徉。

上一篇:浅析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加大情感投入 创设数学情境 优化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