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时间:2022-07-09 04:32:02

也谈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学生步入高年级阶段,英语的教材、习题及试卷中逐渐出现了阅读理解这一类题型,阅读对话或是短文,判断正误,完成表格,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等等。无论题型如何千变万化,真正理解才是阅读的目的所在。《英语课程标准》中也对阅读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学毕业要达到二级标准,其中包括: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这样一些经验:

一、阅读教学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一切无从谈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阅读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可以是有趣的小故事,或是可以增长知识,了解西方文化的小短文;其次,阅读的形式必须多样,除了对话、短文外,还可以是信件、日记、贺卡等。这两者之间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 6B》第一二两个单元中出现了形容词及副词的比较级形式,我就利用学生学过的词汇和句型设计了一个玩具之间进行比较的童话式小段文:

Tony has many toys of vehicles(交通工具). One night, he was sleeping. Those toys had a chat in the bedroom. A bus said to a car, “I’m bigger than you.” But the car said, “Yes, but I’m quicker than you.” A truck(卡车) came up and said, “I’m stronger than you.” But the bus and the car said, “You are stronger than us. But you are not longer than the train.” Now the train smiled and asked, “Am I longer than you?” Everybody answered, “Yes, yes, you are longer than all of us.”

公共汽车更大,小轿车更快,卡车更“强壮”,火车更长。比起事物之间单调的相互比较,这样的阅读显然有趣得多。

2.循序渐进原则

英语中有句俗语:More haste, less speed,意思就相当于我们中国所说的“欲速则不达”。考虑到学生在词汇量、知识面等方面的差异,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可以由从原文中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题型,逐渐过渡到一些需要“脑筋转个弯”的题型;可以由选择、判断为主的客观题型,逐渐过渡到回答问题这一类的主管题型。这样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更能在不同阶段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 6A》第六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外的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等。我另写了一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知识性小段文: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传统的) Chinese holiday. It is in February or March, fourteen days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usually go to watch lanterns on the streets or in the park. They’re very excited. On this day people eat yuanxiao, small dumpling balls made of rice flour(面粉). It tastes delicious. What’s more, it symbolizes(象征) family unity(和睦) and happiness. Therefore,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the Yuanxiao Festival.

针对这篇文章,可以出简单的选择题,如: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in .

A. in September or OctoberB. in February or March

同样是询问节日的时间,还可以出这样的问题,就会相对困难些:

What holiday comes before the Lantern Festival?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

1.阅读前

在阅读之前,可以简单介绍文章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或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标题、观察图片,预测即将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阅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阅读的效果自然就更好。

2.阅读时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遇到生词,既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测词义,或是查阅工具书来自行解决。也可以采取同桌或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遇到有困难之处,可以请教他人,对于讲解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

3.阅读后

在阅读之后,并不是只有核对答案那么简单,而应该充分利用所给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与延伸。如果是对话,可以请学生分角色表演,如果是短文,可以请学生按提纲复述。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其实,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阅读资源。这里以6A的第三单元“Ben’s birthday”为例。阅读前,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Who’s Jim?

What are Jim and Ben talking about?

When’s Ben’s birthday?

What would Ben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Would Jim like to watch “Aladdin”?

阅读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边读边完成下面的表格:

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话,也可以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采访,记录下同学、朋友或家庭成员生日的时间以及想要得到的生日礼物,并制作成精美的生日表。

教学是一项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它既包含了教师的教,也包含了学生的学。教师的得力指导,再加上学生的主观努力,这两方面同时发挥作用,相信他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

上一篇:对《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三处注释的质疑 下一篇: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