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论道德世界的和解

时间:2022-07-09 04:29:16

黑格尔论道德世界的和解

摘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关键词:黑格尔;伦理世界;道德世界观;道德世界和解

作者简介:张瑞臣,《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云南 昆明 650091)

黑格尔道德世界中的和解,一方面是道德世界的规定与行为、道德自我意识与世界的统一,这种和解是道德自我扬弃的对象在自身中取得合法性的存在,即道德、精神对自身确定性的说明;另一方面是因道德世界的和解而保存的和解精神,这种和解精神作为道德基础的一体化力量,成为克服现代性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的主题。

在黑格尔的思想中,道德世界的和解道路是与克服现代性分裂的道路紧密相联的;而且,总体上前者的模式归结于后者的目的性。第一种模式是在其早期著作中“体现为主体间生活关系的交往理性”提供的。黑格尔认为:“对基督的信仰作为对一个历史的个人的信仰并不是以实践理性需要为根据的一种信仰,而是一种基于他人证明的信仰。”这一调解模式“是由意志形成的在更高层面上的主体间性提供的,这种意志形成没有强制的色彩,而且存在于需要合作的交往共同体中”;但这条道路是由哈贝马斯觉察和发展的。第二种解决模式是在绝对的前提下的。“为了调和四分五裂的现代,黑格尔预设了一种伦理总体性,它不是从现代性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而是源于原始基督教的宗教团契和希腊城邦对过去的理想化。”因而,在绝对前提下和解的道路是:和谐——矛盾——和解的过程,即道德世界观“设定的和谐”到现实道德世界的颠倒矛盾再到道德世界的真诚和伪善冲突的和解的过程,是道德自我意识的“直接性”存在到“倒置性”存在,二者克服统一于道德自我——“良心”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的统一之中。

在对现代性伦理特征的论述上,哈贝马斯认为,“道德自我确认的成败”成为衡量各现代性学说的尺规。作为现代性伦理问题论证的先驱,黑格尔在“道德自我意识的自身确定性”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在以直接普遍性的伦理世界为前提下,道德世界观以颠倒的道德意识设定了道德世界的和谐,但其中充满了矛盾,道德自我意识的“实现”就是“形式普遍性”在道德自我中的精神存在,即道德世界的和解。这一努力既要克服现代性的分裂事实,又要将现代性本身的形式普遍性弊病消除在自身内,所以,道德世界的和解不同于伦理世界的总体性以及市民社会的形式普遍性,而是道德自我意识的直接确定性的实现。

一、道德世界和解的“绝对”前提:伦理世界

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意识发展史中,“当理性之确信其自身即是一切实在这一确定性已上升为真理性,亦即理性已意识到它的自身即是它的世界、它的世界即是它的自身时,理性就成了精神”。在此,精神就不仅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实体,而且是将自身呈现于自己之前的本质。因而,“它就是一切人的行动的不可动摇和不可消除的根据地和出发点”。由于精神的这种自在而又自为的存在本质,那么,精神就可以在经验中回顾自身的发展环节,并最终在自身直观中达到真理性。而“当它处于直接的真理状态时,精神乃是一个民族——这个个体是一个世界——的伦理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伦理世界里,实体与自我相互渗透而无对立,黑格尔把它当成精神发展的第一个环节,直接性环节。这个环节,在历史上,黑格尔认为相当于古希腊的城邦社会。

于是,怀抱对古希腊社会的无限深情和回忆,面对现代性问题而使用哲学语言的自我确证的问题,黑格尔毅然愿意回到古希腊城邦的故乡,并以此为绝对前提而重塑现时代的一体化的力量。这一决断的和解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一,作为意识到现代性问题并开出解决的“药方”的第一人,黑格尔仍然是在理性自我的主体哲学资源和基础上,操劳“克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这也就是说,黑格尔要面对“从自身抽取出来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是否也适用于批判自身本部的分裂”的尴尬。因为,对于黑格尔来说,时代意识走出了总体性、精神自身发生了异化这样一种状况,正是当时哲学研究的前提。其二,通过对古希腊社会的回忆,对理解现代性自身确认的时空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与过去和将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以至于使得现在负有对过去和将来的双重历史责任。“回忆的解放力量并不是要消除过去对现在的控制,而是要消除现在对于过去的罪责”;“这种回忆症构成了一种解中心化的消解力,用以反抗责任的不断集中:它把仅仅面向未来的现代时间意识加到了现在的头上,使得现在充满了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一种稍纵即逝的现在,以至于从对它过去历史的回忆中显现出它的未来。即是要说明,现时代处于历史普遍性的一体化力量的核心位置。因而,黑格尔以古希腊社会为典范的绝对前提条件,在意识的经验发展过程中又具有存在一般性——伦理世界——的特征:伦理事体——民族和家庭;伦理规律——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伦理元素——个人和实体。

在此,伦理世界的自我意识的真理就是精神本身,黑格尔认为,我们(研究精神现象的人)是将伦理世界作为精神的直接性的存在本质加以把握,是精神的自在存在。而从意识的发展来看,是“观察理性以前所认识到的那种没经自我(主体)参与的、现成存在着的东西,在这里就是现成存在的伦理,但这种天然的伦理,就其为一种现实而言,既是发现者所发现的既成事实,同时又是发现者自己创造的作品”。意识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真实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因此,伦理世界的和谐是归结于道德世界的和谐的,伦理世界的“和谐”是世界的直接性经验;对此的反思,就构成了“设定”的道德世界的和谐,即道德自我意识的“对象性的表象”存在。这种现实存在是“应该”(彼岸)的。所以,这种基于经验性现实和符合于义务“现实”、个体性的自我和整体性的自我以及自我意识和反思意识的区别的基础上,伦理世界中的矛盾是理性对世界渗透的结果,但这种矛盾并不构成对立,而仍然具有自然性的伦理总体性关系。因此,伦理世界才可以作为“世界”的存在一般,“伦理王国在它的持续存在里就始终是一个无瑕疵、无分裂而完美纯一的世界”。

上一篇:在洛克、孟德斯鸠与黑格尔之间 下一篇:宋明理学的秩序重建向度及其内在理路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