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

时间:2022-07-09 04:19:10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96-02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预习课文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边听边想的习惯、认真作业的习惯和看课外书的习惯等。那么如何将这些行之有效的习惯贯穿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中受益呢?

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当然,对于一群乳臭未干、娃娃学语的孩子们来说,空洞的说教无异是对牛弹琴,那么怎样才不至于这样呢?我在晨周会上,让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解课文时,抓住文章中的光辉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组织一些比赛,如作业展览、听故事抢答问题等等,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赛后老师做一些总结,其中要突出先进者为何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好习惯能使学习得益非浅。

二、要严格要求自己

好的学风源于教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已,在习惯培养上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师板书工整、语言规范,学生一定能努力地把字写好,把话讲好。教师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学生也一定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相反,如果教师字迹潦草、语言枯燥,批改作业不及时就会使正确的要求变成空洞的说教,毫无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要注意方法的指导

没有一定的方法就谈不上习惯的养成。如培养看课外书的习惯,一味呆板地让学生看课外书,学生就不知从何处着手,结果往往只能是来者不拒,不论什么书都拿来看,而且看得很肤浅,这样当然就谈不上是好习惯。只有教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经常向他们推荐好书,组织读书交流会,指导写读书心得,学生才能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好习惯。

四、学习贵在能持之以恒

习惯的养成是一场持久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有毅力,有恒心。小学生自觉性差,自控性能力弱,有时,只要教师稍不留神,已取得的成绩就会付之东流。譬如,针对学生写字,作业。教师平时必须督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认真作业的习惯。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其他环境的影响。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文化氛围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接触多少等,都会让孩子们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广播、报刊、杂志,包括一切有形的或无形的,有声的或无声的,只要是带有语文知识信息的媒体,都能让孩子有所感知。很多时候,学生就会模仿、接受一些信息。更多的是带着疑惑走进课堂,通过询问或者在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中直接或间接地认识了某个事物,懂得了某个道理。因此,我们要努力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培养学生一种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从而让课内外知识能够得到融汇贯通,相互弥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实施新课程几年来,我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深思。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语文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

六、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应对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经历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最后,我觉得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其他好习惯的影响和促进。例如,好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养成有条不紊、认真仔细的行为定势,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教师除了要教育孩子怎样学习之外,不妨在平时孩子的生活方面多留个心眼,真正让语文学习的好习惯贯穿于孩子生活、空间的每一处。

上一篇:巧用课前五分钟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下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