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喧嚣都市中她们孤独的身影

时间:2022-07-09 02:11:15

《搜索》:喧嚣都市中她们孤独的身影

[摘要]2012年上映的影片《搜索》以公司女白领叶兰秋无意间被卷入的一次新闻事件为核心,将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产生交集的不同人物联系在一起,审视了现代都市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感、焦灼感与孤独感。对几个不同都市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搜索》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所在,特别是叶兰秋与陈若兮这两位女性,给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这两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探讨了影片的审美特质及其所透射出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搜索》;都市生活;女性形象;审美特质

在2012年上映的影片《搜索》中,陈凯歌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表现日常生活的平民视角与深切的人文情怀,向观众展现了中国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现实。作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创作者之一的陈凯歌,在这部影片中,从题材的选取与影像叙事风格上都超越了“第五代”电影人“常见的历史记忆的背景,进入了一个新的情境,体现了导演探索新的影像风格与对现代生活进行诠释的努力。[1]

影片以公司女白领叶兰秋无意间被卷入的一次新闻事件为核心,将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产生交集的不同人物联系在一起,以广阔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为依托,审视了现代都市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感、焦灼感与孤独感。喧嚣的都市、孤独的个体与浮躁的社会心理可谓影片最鲜明的注脚。对几个不同都市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搜索》这部影片的一个亮点所在,特别是公司白领叶兰秋与工作狂陈若兮,给观众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与生活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反映了现代城市女性不同的生活的景况。本文通过分析影片对这两位女性人物的塑造,探讨了影片的审美特质及其所透射出的人文情怀。

叶兰秋是影片的核心人物,她不但作为推动整部影片情节开展的线索,也成为观察整个社会生活现实与女性生存状态的一个切入点。叶兰秋在影片中首先是以现代都市中典型的独立女性形象出现的。她年轻、时尚、漂亮、经济独立。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能够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老总的一秘,说明了她不但具有光鲜的外表,也不乏出色的工作能力。如果不是由于意外地发现自己得了淋巴癌,并且已经进入晚期,她的人生前景乐观,也许会是一帆风顺。但命运的无常却令其瞬间跌入了生活的谷底。一次偶然使叶兰秋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从医院回来的公交车上,她没有给老人让座。在售票员的指责、老人刻薄的语言与其他乘客不满的目光中,叶兰秋拍着自己的腿,沉静而又充满挑战意味地递出一句“要坐坐这”。这一幕恰巧被实习记者佳琪用手机拍下。这条消息经过媒体人陈若兮的策划,不断以新的看点调动起观众的参与激情,使女主人公一跃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已遭受疾病残酷打击的叶兰秋,又成为大众抨击与泄愤的靶子,甚至连所在的公司也受到牵连。

虽然叶兰秋是一个相对成功的职场女性,经济上也独立,但却始终不能摆脱弱者的身份。这一身份集中体现在其女性主体性的丧失上。首先,疾病与公众舆论几乎剥夺了她的一切社会身份。先是无奈的辞职,失去经济来源;后是为躲避公众目光而离群索居。这实际上意味着女主人被排挤至社会边缘,成为一个被彻底抛弃的人。其次,当叶兰秋丧失了所有的社会联系之后,她惟一的存在价值便是“被看”的价值,即作为客体的价值。实际上,影片中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被看和被消费的对象。从影片伊始对其女性身体的刻画,在公交车上成为议论的焦点,到成为新闻人物后被媒介与公众注视与品评,再到杨守诚手中的照相机镜头。叶兰秋几乎没有什么主体性可言。即使在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之后,实际上也仍未摆脱这样的命运。她仍然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客体,如果有所不同的话,也仅仅是宣泄的感情由拒斥与抨击转向同情与怜悯而已。

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了悲情气息的角色,一份迟来的爱情为叶兰秋的生命增添了一丝暖意。但如果再深入一点看,这份爱难免有些苍白与先天营养不良之感。杨守诚与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从根本上缺乏两性平等的基础。一方面,这份爱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七天里酝酿出来,正在于叶兰秋具有女性所特有的吸引力,而其身上忧郁、羸弱的气息也同时激起杨守诚男人天性里对女性的保护欲。这实质上是帮助杨守诚实现了传统的男性强势的地位。而这种体验在其女友陈若兮那里是无法得到的。另一方面,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杨守诚其实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护花使者”。在叶兰秋需要他并肩战斗时,杨守诚却留下一句“你去吧,我在外边等你”。当两人在车里的照片被曝光后,他失控地咆哮“你知道你给我带来多大麻烦,你闯了多大的祸你知道吗?”杨守诚的不敢担当足以杀死一切的爱情苗头。但反观叶兰秋,她为了让杨守诚摆脱“麻烦”,不得不把自己身患癌症晚期的事实和盘托出。隐瞒自己的病情体现出女主人公性格上的坚强,不愿成为他人怜悯的对象。但最后又不得不亲手撕开这最后一点隐私去呵护一个男人,其生命之痛也必将再一次成为公众茶余饭后消遣对象。可以说,影片对叶兰秋弱者地位的塑造是极其彻底,甚至有些残酷意味。

《搜索》的另一个女性角色陈若兮虽然与叶兰秋的形象大相径庭,但就悲剧性这一点上,两个女性之间却具有共通之处。陈若兮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女性作为“被看”者的客体地位。她的外表与女性魅力似乎没什么联系。她戴着黑边眼镜;衣着多为淡雅色、款式简单大方的职业装;不施粉黛,走路做事毫不拖沓。此外,作为资深媒体人的她深谙“适者生存”的职场“硬道理”;能够准确捕捉新闻敏感点,制造新闻的轰动性效应,推波助澜大众舆论;对于互动性强的现场直播节目,知道怎样表现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了解怎样不断推出新看点,使一件新闻不断翻新,生命力延续得更久;通过一个不让座的小事件,去挖掘更多、更大的新闻线索,表现出其工作的魄力与野心。影片将陈若兮塑造成一个十足的职场女强人形象。同时,家庭生活中,陈若兮也当仁不让地占据着强势地位。佳琪与哥哥杨守诚都惟其马首是瞻。陈若兮直爽、利落、精明强干,有一个真心喜欢的男朋友,并借着叶兰秋的新闻事件,在台里备受褒奖与重视。正处于人生上升期的她与叶兰秋的处境可谓大相径庭。这些都展现出人物在生活中的强势地位。

但如果仔细分析,会遗憾的发现这种强势更多的只是表面现象。陈若兮身上与叶兰秋同样表现出主体性的缺乏。一方面,陈若兮的身上具有现代人典型的“单向度”色彩。她努力地工作似乎与热爱、意愿无关。她对佳琪说:“干咱们这行,一得脸皮厚,二得豁出去,才能走到底。”而对杨守诚能够“睡到自然醒”的生活方式也不无慨叹。陈若兮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钱和房子。在影片中,“钱”“房子”是人物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但陈若兮与拜金的女性不同,她既不想通过依附于男性来得到这些东西,而是靠努力的工作去换取。甚至取代了传统男性的地位,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她对物质的追求很大程度上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爱的人。她的辛劳就带有了一份“舍己为人”的色彩,具有传统女性任劳任怨的精神气质。“有钱有什么用,买不来爱;有爱有什么用,买不起房。”这表明了陈若兮理想中的幸福是精神与物质兼备的。陈若兮不但努力地工作,在饮食起居上也对杨守诚照顾得无可挑剔。她不但扮演着家庭中的女性角色,也承担了大部分男性该肩负的责任。但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她越是投入和付出,越是没了自己。

在影片中,陈若兮的失败也源于选择上的偏执。首先,为了能够持续引导和调动大众的舆论热情,陈若兮有意压下了叶兰秋道歉的视频。虽然在新闻采访中她坚持只报道客观事实,但却通过只选择“一面之词”的报道内容,使报道掺进了浓郁的主观色彩,破坏了新闻本该具有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她去叶兰秋曾经就读过的学校、去沈流舒家采访,却唯独将当事人叶兰秋排除在外,剥夺了她的话语权。这既体现了人物的武断,也表现出其功利性的一面。其次,当陈若兮得知杨守诚移情别恋叶兰秋后,更是一时冲动彻底违背了记者的职业道德,凭主观的猜测发出不实消息。正是这个一直提醒实习记者佳琪应客观、冷静的媒体人,在涉及自己利害关系时,却做出了失衡的决断。

当叶兰秋的死震动公众舆论时,新闻媒体的过失与责任又几乎完全推给了陈若兮一人。这种责任的推卸直接反映在佳琪态度的转变上。影片对大众传媒专业主义精神缺失的呈现,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出了对网络意见空间暴力的描述。[2]佳琪是整个相关报道的参与者,在生活中也受到陈若兮的照顾。但面对叶兰秋的自杀事件,一向唯唯诺诺的她亦冷漠地借唐小华的话指责其“作为一个媒体人,动用公共资源,公报私仇,逼人致死,这样的人不该受到惩罚吗?”。加之被沈流舒陷害收取回扣,陈若兮的强者形象至此彻底瓦解,完成了从一个强者向弱者的转变过程。她丢了工作,失去爱人与朋友,突然间丧失了一切的社会身份,与叶兰秋曾经的境遇如此相像。

陈若兮坚强独立的性格和敢于面对的勇气,是在其人生的谷底得到真正体现的。此时的她虽然慨叹做人的失败,但却能坦然面对男友的移情别恋,“是爱情就没有什么对不起”。在遭受巨大苦痛的同时,还劝慰杨守诚“不管什么事,总要去面对”。陈若兮那句“我要重新开始”无疑给观众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如果生命再给叶兰秋一次机会,想必这也是她最想说的话。但陈若兮面对失败的勇气汲取于其自身,而叶兰秋直面死亡的勇气却缘于一段有些苍白的爱情。从这一点上看,陈若兮这个人物形象是更具积极意义的。此外,整个影片的逻辑结构其实更大的是落在陈若兮上边。真正贯穿社会思考更多的也是在陈若兮身上。[3]与陈若兮相比,叶兰秋的形象反倒让人感觉有些抽象和缥缈。因此,陈若兮这个人物更现实、更耐人寻味,也更具积极意义。

《搜索》这部影片涉及了大量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媒介暴力、小三、房子、社会公德、职场竞争、爱情与家庭危机等,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但若将视角转向这些女性形象,便会发现其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命题。这里不但有叶兰秋和陈若兮,还有莫小渝、杨佳琪、唐小华。她们的希望与失望、从容与焦虑、快乐与悲伤,为观众展现出现代都市女性生活景况的种种。在影片中,虽然女性站在舞台的中央,男性退居为陪衬,但实际上女性却远非现实生活的主角。在喧嚣浮躁的现代城市中,她们的身影显得如此孤单。虽然将影片划作女性主义电影稍显牵强,但以现实主义角度去关注女性生活,同时结合了如此鲜明的时代气息的影片,在近年来的国产电影中实不多见。这是影片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旭光,陈凯歌,曹华益,等.《搜索》研讨会纪要[J].电影艺术,2012(05).

[2]路春艳.虚拟的网络真实的问题——影片《搜索》的社会观察与表达[J].当代电影,2012(08).

[3]马旭.男权批判的自觉与迷失——女性主义视野中的《搜索》主题变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张啟智(1960—),男,哲学学士,芒种杂志社主编,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

上一篇:温故《一九四二》:表演艺术的新解读 下一篇:从《1942》看中西方对个体生命意义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