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应遵循四个原则

时间:2022-07-09 01:36:13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应遵循四个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在培养的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一定不同,反映在体育教育上的要求和节奏也必然有所区别。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发展其必备的体能素质,以适应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需要。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应遵循四个原则:

一、针对学生思想实际,遵循德育渗透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中考失败的挫折,承受的家庭、社会舆论的压力大,怀着"破罐子破摔"心理的学生较多,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自控能力相对普通高中学生来说普遍较差,有的甚至是双差生。2004年10月,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大纲》明确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导向和保证作用。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途径多样化的要求,需不适时机地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

首先,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没有强健的体魄,什么都干不了",使他们把现在的体育锻炼和将来的上岗敬业联系起来,在心理上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振奋学习情绪;其次,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纪律性。抓好体育课组织教学,增强学生的纪律性是提高体育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对学生上岗就业保持良好的纪律性也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第三,强化规范教育。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规范行为,可以影响学生上岗后的职业道德规范,使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奋斗方向,在教学中,致力培养他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奋力拼搏的高尚品质;第四,鼓励学生拼搏。拼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士气,让学生在拼搏的氛围中释放能量,为他们未来上岗就业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力求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

二、针对所学专业特点,遵循趋利避害原则

调查表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选择体育锻炼内容,体育的兴趣爱好及体育锻炼习惯不尽相同。如果对不同专业学生按同一种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用一种方法组织教学,用同一种考核要求来进行测评的话,势必大大限制了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须总体规划,根据专业特点确定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一,针对不同专业,明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总体目标。体育教研组要合理地编排好体育教学进程表,认真处理好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既要注意到教学内容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项目的教学要求,选择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有意图地设置运动项目,根据专业特点加强相关体质训练,以便学生适应本专业的工种的要求,例如,机电、机械等专业的学生都要求增强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所以教学中宜多安排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运动项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手指、手腕、手掌、前臂等部位用力的准确性,以及腕、肘、肩等关节的灵活性。这样,也能培养出学生自己喜爱的1-2项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生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第二,针对不同专业,加强易伤部的训练,预防职业病。

为预防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容易损伤和患职业病,体育锻炼中除了应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要传授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我处理意外损伤和采取卫生保护措施打下基础。从而使学生在工作中能承受起职业工作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要求,减少伤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三、针对职教课程实情,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标志是有技能实习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因专业不同实习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总体上来说,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授课时数明显少于普通高中,因而普职体育教学性质虽大致相同,但在教学时间和节奏上应该不尽一致。200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职业学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调整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积极开发面向不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建立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要突显自身特色:

第一,高一年级体育教育围绕"全面发展"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抓好基础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要系统、详细地讲解理论技术要领,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以发展身体素质和提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为主的必修课,以便为后续课程打好良好的基础。

第二,高二年级以选项教学为主,使学生能够在这些项目上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提高职业技能能力的需要,打破原授课班级编制,以掌握一般运动技术、职业技能与基本身体练习方法为主要目的,开设以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或与专业有关的体育实用性技能为主的选项必修课,为以后从事职业活动打基础。

第三,高三年级体育教育以体现运动健康文化和实用性为主要目的,开设健身、娱乐、单项竞赛、保健等不同项目的选修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锻炼能力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

四、针对自我兴趣需求,遵循统筹兼顾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酷爱体育活动,这与他们这一阶段身心特点是一致的,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小型球类比赛等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型比赛,既可以弥补中等职业学校因实训冲击而减少的课时的不足,达到以比赛促教育目的,又可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外教学活动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使学生的体质锻炼需要与兴趣爱好有机结合;既有学生的自我选择内容的课时安排,又有集体从教学需要出发的统一安排;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又能体现校方对集体教学的主导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为练就健康的体魄提供条件,而且还可以充实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普通中学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定位不尽相同,因为前者将继续升学,还要接受有序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而后者大多数是面对就业,接受体育理论系统教育的机会基本结束。体育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广大毕业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扩大交往,丰富业余生活,形成良好道德风尚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特长,为学生创造体育理论的学习和有关目锻炼的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预防常见病、职业病的生理健康教育,给广大职校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体育锻炼中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关心的体育热点,适时进行体育规划、裁判知识讲授以及组织能力培养,使其到企事业单位能有效地组织指导体育活动,成为将来企事业单位开展健身活动的积极分子,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曹立宇,1989- 06 出生,职称:助教,工作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研究 下一篇:从网络教学的优缺点中看完善网络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