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跨线运行的有关协调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09 12:40:25

列车跨线运行的有关协调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行现状,提出了跨线列车运行协调措施。指出在中速跨线列车的运行协调中,要进行车辆全封闭改造,加装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新型制动装置;在高速跨线列车行车安全协调中,当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时,需要对既有电气化线路的牵引供电及接触网部分做一定的加强和改进;在衔接站技术协调中,要做好技术协调、调度指挥协调和信息协调,以保障列车可以安全平稳的完成上线或下线作业。

【关键词】高速铁路;列车跨线运行;协调措施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旅行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这种新型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它速度快、运量大、安全性能好,不但提高了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而且缩短了旅客的旅行时间。铁道部提出,客运专线的修建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截止2020年我国将修建1.6万km的客运专线,要建立“四纵四横”的铁路快速客运干道和相邻城市之间的快速客运系统,加大省会城市和周边省市之间的快速客运通道。我国构建高速铁路的基本框架是为了解决我国铁路日益不足的运力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跨线列车相关的一些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速铁路运行模式分析

高速铁路是我国铁路运输通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分担了大量的跨线旅客客流输送任务。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不仅要满足铁路通道线路扩能的需求,还要有利于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高速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竞争力。

高速铁路可能的运输组织模式有以下4种:

(1)高速线上只开行本线高速列车;

(2)高速线上开行本线高速列车和高速跨线列车;

(3)高速线上开行本线高速列车和中速跨线列车;

(4)高速线上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共线运行,除本线列车全部采用高速列车外,有条件的跨线列车也采用高速列车,其余跨线列车采用中速列车。

模式(1)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既有铁路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不可取。

模式(2)中跨线列车全部采用高速动车组,运营成本和投资都太大,不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路况,不可取。

模式(3)虽然能缓解既有线路能力不足的现状,方便旅客旅行等问题,但所有跨线列车全都采用中速列车,会大大影响客运专线的通过能力。对于客运专线来说将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所以无论从运输组织要求、技术设备条件及缓解既有线路能力不足方面还是从经济收益方面来看,模式(1)、(2)、(3)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难以在实际运营组织中采用。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均可以采取模式(4)进行运输组织,即本线列车与跨线列车共线运行,本线列车和有条件的跨线列车采用高速列车方案,其余跨线列车采用中速列车方案来进行运行组织。这种方式不仅旅客乘坐方便,而且运营成本也适当降低,比较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和路况。因此,在我国一段时期内采取“高中速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过渡阶段。

二、跨线列车运行协调措施

为保证高、中速列车安全、协调、合理的跨线运行,以发挥客运专线的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需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

1、中速跨线列车的运行协调

(1)车辆技术协调。由于跨线中速列车要上到高速客运专线运行,为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需要对车辆及线路信号进行必要的改造,其中对车辆有如下要求:

中速跨线旅客列车由内燃机车牵引改为电力机车牵引。在高速线上运行的中速旅客列车,可以采用国产200km/h的动车组也可以采用符合条件的普通机车车辆,但是普通机车必须是电力机车。同时,在高速铁路建设时期,我们还应该做好相关线路的电化工作,要有利于中速普通列车的上下速线,还要确保供电安全。

普通的中速旅客列车在高速线上运行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速度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才能避免因为速差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这涉及到列车速度匹配问题,如速度在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客运专线,上线标准为一般为250km/h,速度在200~250km/h的客运专线,上线标准一般为160km/h。

车辆全封闭。这主要是处于安全的考虑,这不仅要求高速列车在运行途中全封闭,也同样是应用中速跨线列车上。中速客车上高速线运行,不可避免地要会让高速列车。因高速列车的通过会对中速列车产生气流压力,此时如果中速列车不是全封闭式的,将会影响旅客乘车的舒适度,甚至造成中速列车旅客耳膜受伤害。同时,如果跨线运行的中速列车不是全封闭,旅客有可能将头、手伸出窗外被逆向高速列车刮伤,或者旅客会打开车窗乱扔杂物,不利于保持高速线路沿线的清洁。

中速车辆要安装封闭式厕所及盥洗室。为保持高速线路的洁净,使其有一个良好的技术状态,并减少维护工作量,要求中速旅客列车使用封闭式的厕所及封闭式的盥洗设施,待列车到达终点站集中排放处理。

中速旅客列车的车厢车门要集中操纵。运行在客运专线上的中速旅客列车的车门关启,应由运转车长或司机集中控制,严防非铁路工作人员在列车运行途中,随意开关车门,造成意外伤亡或者经济损失。

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跨线中速列车还需要进行一定改造:

中速跨线列车必须安装必要的车载设备。以适应高速客运专线的列控系统。由于客运专线速度高,不可能凭借地面信号机的显示行车,因此所有上高速线运行的旅客列车必须安装车载设备,以接收运行控制信号。

为中速旅客列车安装行车安全装置。各国高速铁路运营实践表明,人、机、环境、管理是行车安全管理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但人毕竟有疲倦走神疏忽大意的时候,不能全天候全神贯注,此时设备可起到关键作用。为确保中速旅客列车的运行安全,需装设以下安全装置及检测设备。分别是: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它是以人控为主的行车安全防护系统,且兼容其它制式的机车信号,列车正常运行时,由司机驾驶,只有当司机失去警惕或错过控制时机时,列控系统才自动参与控制;除在非常情况下采用紧急制动外,一般通过常用制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以地面信号为主的机车信号系统;抗干扰性能更好的机车无线列调电话。为保证其规定的制动距离,需采用新型制动装置与新型制动阀,如自动式电控制动装置、盘形制动、电子防滑器等;另外中速旅客列车还应装设机车驾驶自动记录仪,机车车辆故障自动诊断仪,客车车载轴温自动报警及探测仪,地面沿线每隔30km处设置车辆垂下品脱落及轴温自动探测仪,车辆折角塞门关闭监督仪等。

(2)技术设备协调。铁路枢纽范围内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连接处应设置安全线。高速铁路须引入大城市,有利于高速旅客列车下高速线、中速旅客列车上高速线,为保证两种列车的行车安全,避免发生在高速线、既有线连接处的侧面冲突,应在该处设置中速列车上高速线的安全线,或设置高速列车下高速线的安全线。①设置中速列车待避站。在高速线上需设置一定数量的中间站,以供中速列车待避高速列车通过,并为运行调整提供方便。②延长并增设站线。因为中速列车的编成辆数多,其列车长度比高速列车长;还因高、中速列车的速度差别较大,中速列车待避高速列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将引发高速铁路站线延长及数量增加。③在客运专线车站应合理配置中速机车的整备、维修、转场设备。④接轨处应设置中速列车上高速线的安全线,以保证两种列车的行车安全,避免发生在高速线、既有线连接处的侧面冲突。

另外中速旅客列车轴重对线路也有影响,高速电动车组轴重较轻,高速线的上部建筑能适应高速列车的要求,而高、中速旅客列车混行就打破了这种平衡关系。国外高速列车的轴重一般较轻,约17t(德国的ICE例外)。而我国中速旅客列车的轴重是:机车23t、客车16t。因此,中速机车的轴重大大高于高速列车,需要加强高速线道轨的结构,并加强日常维修作业。

2、高速跨线列车行车安全协调

高速动车组下到既有线运行时,动车组需要按照线路的限制速度运行,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少量技术改造,更换部分区段的道岔。

高速动车组为电力牵引方式,所以高速列车跨线运行既有线必须是电化线路,如果既有线已经电化,牵引变电所的分布等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使之符合高速电动车组的技术要求,变电所进线电源可采用110KV或220KV,优先采用220KV。

另外,动车组跨线运行距离较长时,要在既有线沿线布置动车段或动车运用所,以对动车组进行检修和整备。动车段和动车运用所应设库线供动车组停放,并应配备相应设备对转向架、车下设备、车上以及车顶设备进行检查、维护、更换、检修和清洗等作业。

3、衔接站技术协调

根据国外高速铁路实际运营的经验,必须高度重视高速铁路与其他线路衔接站的运输组织工作。例如,法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的难点是延伸线路与高速线路的协调;德国高速铁路引入枢纽,其各方向列车的接续是其行车组织的重点。因此,优化衔接站的运输组织方案对于实现既有线与客运专线列车的合理衔接,提高铁路通过能力,扩大客流吸引范围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技术协调。主要是体现衔接站的客运接待能力的配套设施。以参数统一化、标准化、互相参考匹配为前提,为运输生产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只有客运专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线相互合理衔接,综合性工作计划能够有效实施,才有可能协调技术作业。

(2) 调度指挥协调。客运线路的调度主要是采用独立和相互联系的两套调度系统,是主要解决在衔接站的协调问题。在这两套调度系统的责任划分中,必须要遵守单一指挥原则,这主要是体现在客运列车的调度的连贯性上,还体现在客运列车的始终是在调度系统的控制下进行运行。

(3) 信息协调。主要是体现在衔接站之间相互协作和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方法、方式和时间等问题,并且能够迅速、及时的提供信息。为客运专业工作系统与有线工作系统的信息相互连接,形成互通互联,实现资源信息资源共享。

在高速铁路与既有线的衔接站上,为保证两种列车接发车的安全,在到发的两个场区间应设置隔开设备。高、中速列车到发的场区间应有隔开设备。在站内,高速线与既有线合并进路后,应在接轨处设置安全线。

三、小结

在中速跨线列车的运行协调中,我们对中速跨线列车提出车辆全封闭改造,加装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新型制动装置的要求;在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时,需要对既有电气化线路的牵引供电及接触网部分做一定的加强和改进。在衔接站上,应该注意做好技术协调、调度指挥协调和信息协调,以保障列车可以安全平稳的完成上线或下线作业。

【参考文献】

[1]何邦模.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组织问题[J].中国铁路,1993(3).

[2]彭其渊,闫海峰,魏德勇.武广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39(6) 703-711.

[3]郭富娥,柳进,杨旭辉,张星臣,聂磊.高速线与既有线列车运行图衔接问题的研究.中国铁路,2000(7) 25-27.

[4]张梅,郭福安.铁路客运专线相关技术研究.中国铁路,2007(12) 21-25.

[5]金辰虎.高中速旅客列车混行条件下的行车安全问题.中国铁路,1995(2) 12-16.

[6]铁道部运输局.既有线提速200km/h行车组织.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7]张怡.跨线列车对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能力及分工的影响.郑铁科技通讯,2006(1) 13-15.

上一篇:数说川南经济区 下一篇:泸州: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