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盐足矣

时间:2022-07-09 10:51:11

一位走南闯北的加拿大华裔厨师,一边献上自己拿手的私房菜谱,一边饶有趣味地向您讲述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家庭厨艺技巧及健康理念。如何通过饮食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作者总结出八个字:“知行合一,和谐有度”。

内容简介:

《一把盐》从美学、哲学、历史、科学、民俗等多角度讨论家庭饮食健康和文化。

个人观感:

老左的新书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付梓,喊我为他写一篇书评。我与老左,乃默契多年的至交。记得他读硕士的时候,做人做事时气度颇大。每到我袖中银两不多,腹中馋虫泛起时,他就会出现,继而就有了朝鲜族小店里的烤牛肉、鲜啤酒,漫论天下英雄。他或许不知道我并不是写书评的好手,更不是关心美食和健康的人,稀里糊涂吞掉一切碗中之物就是最大的幸福,但这等事又实难推诿,便随手应付一篇奉上。他从未求我做事,唯一一次,尚不能全力,心中不免有几分惴惴。

看到《一把盐》这个题目,胸中沉积多年的人生感悟瞬乎间有了共鸣:这世间的美味和真意,如若细细品来,不过是去除芜杂,一把盐足矣。顺着这个思路一路翻下去,那影影绰绰的一字一句恰如天人细语,娓娓道来美食的真意。没想到,他气度慷慨的“大”,如今已出落成下笔时言之有物的“小”。

书中语句见微知著,于饾饤处不断幽发出对生命的彻悟和感喟,小吃小喝因此便有了一种不动声色的禅意。他如何能将做饭吃饭这等俗事写得令人忽啼忽笑,思绪时而跃出天际,时而微入幽处,细枝末节之处,时有隐而不发之意,似乎欲言又止。他一定有话说。不得不重新来,暗觉草草翻阅此书似有不敬。再读《一把盐》,感觉题目有些大。大凡美食作者,无不拘于一隅,或谈美食之美,或谈食外之意,或谈食物之域变,能用“人间有真味,半酣意尤长”做标题的,这是坡酒微酣、鬓微霜之后方可驾驭的境界,老左难道真的可以吗?

细读书中一篇不起眼的小短文《别具一格“莲花墩”》,我看懂了。这,足以令我震惊。

沈阳的一家农家风味店。店小二端上一盆酸菜炖白肉,汤菜的比例恰到好处,味道鲜美无比,然表面竟无任何点缀之物,明晃晃只有酸菜和白肉两样东西。

突然想起齐白石的画:减法做多了,难道就不是艺术了?

明清以降,西学东渐。西方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看起来,这更像文化入侵:美食、艺术、法律精神,甚至宗教。

台湾的“食养山房”醉心于素食养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莲花墩”:用莲子、菱角和菇类制成鲜汤,将尚未开放的莲花放在汤中间作配饰。待客人开始享用汤品,莲花在汤中慢慢受热,片片开放,与美味的蔬菜汤相呼应。

这样的创意,小时候用尿和泥的时候是小菜一碟,不知道为什么长大了要费那么大力气来“创造”,还能成名,我一直没想通。

海外也在小众间流行带有禅意(Zen)的素食,样式上同样饱含东方神秘风韵,引得很多西方名流争相附和。

中国饮食艺术或许早已有了自己的风格,和西方现代美食艺术相比毫不逊色,那就是自家人烧完菜后放碗盘中一搅合就噼哩噗噜下肚,招待贵宾则不能那么草率,要用造型来体现东方精神主体的儒释道文化之美:含蓄、内敛、中庸。

读罢此节,我掷落手中之《一把盐》。不看了。他到了,到了。能读懂《一把盐》者,如我者,不孤也。

我必须承认,他的文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果断地修改了我的人生观。

上一篇:以史为鉴 更好前行 下一篇:我国城市空气污染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