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贯通对柴达木旅游业的影响

时间:2022-04-22 07:44:32

青藏铁路贯通对柴达木旅游业的影响

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一直是令世人心仪神往的地方。但由于受交通和卫生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内外游客只能遥望高原。2006年7月1日,被国际社会誉为“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全长2000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了。古老而神秘的青藏高原就要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将向世人展示她的美丽和神秘。根据海西“十一五”规划,柴达木旅游业将以3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万人次,旅游创汇15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1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州GDP的22以上。

一、柴达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显现

(一)柴达木旅游的特点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在海西境内约有近1000公里的路程,为海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在200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昆仑文化旅游被确定为全省精品旅游线路。海西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功能齐全、组合优良、科学文化内涵丰富。全州共有旅游景点60多处,其中自然景观有长江源、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昆仑山、昆仑神泉、西王母瑶池、玉虚峰、昆仑桥、玉珠峰、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胡杨林、贝壳梁、科肖图自然风景区、谢哈那当、克措自然风景区、虾聚峰、都兰国际狩猎场、诺木洪梭梭林、雅丹地貌、大柴旦温泉、西王母瑶池宫铁柱、可鲁克湖、托素湖、外星人遗址、柏树山、金子海、扎群神山、天峻山、布哈河等。人文景观有万丈盐桥、香日德绿洲、干尸及元代纸币、塔里他哈遗址、西王母千里城遗址、天峻关角石室、西王母古祠、唐代吐蕃墓群、鲁茫沟岩画、卢山岩画、天峻石经院、戈壁工业城等。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保持了原始风貌。景观独特、奇美、神秘,是开展登山旅游、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文化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和了解蒙古族、藏族民族风情的理想胜地。也是我国旅游向西部转移的一个新的增长级。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化工、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优势资源,也是海西州发展工业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察尔汗百万吨钾肥、德令哈百万吨纯碱等项目的实施,为发展高原生态旅游和工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柴达木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海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开辟具有全州及区域意义的旅游线路,努力营造旅游发展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格尔木市已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青海省首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二是全州已经建成了格尔木AAAA级昆仑文化旅游区,德令哈可鲁克湖―托素湖―外星人遗址旅游区,乌兰茶卡盐湖旅游区,都兰国际狩猎场等景区(点)初具规模。三是开辟了青藏高原汽车探险,昆仑道教寻祖,南丝绸之路等多条旅游线路。据统计,“十五”期间海西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17.18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04%;旅游收入25050.8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74.5%;其中2005年国际旅游收入20万美元、比去年增长了162%。全州共有外汇指定银行3家,8个外汇业务服务网点。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随着海西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逐步完善,旅游行业发展初见成效,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总体来看,海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收入在全州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小,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景区建设水平还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青藏铁路通车对柴达木旅游业的影响

(一)有利条件

1.坐落于柴达木盆地的海西州有不少资源是内地和东部地区所缺乏的,如高山、雪峰、沙漠、戈壁、草原、绿洲、盐湖以及特殊环境下的珍稀动植物等。相对于内地和海外游客,海西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它的高拨、广阔、原始、粗扩、荒凉、神秘、纯朴、自然,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2.青藏铁路通车后给海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海西形成更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后,如每天开行五列进藏列车(出藏暂不计)每列按1000人计,每天就有5000人进藏。每月15万人,每年就有180万人进藏。若每年有10%的人在海西停留、旅游、观光、商务考察,1年就有18万人。若每人平均停留3天,每人每天消费300元,共计1.62亿在海西消费,为海西商贸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重大商机,有利于加快海西“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步伐。更好地向外推介资源和项目,促进海西的招商引资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海西地处青甘藏新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是出入的主要门户。柴达术则是其间的交通枢纽,与周边省区的旅游热点遥相呼应。这种独特的区位,为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且有利于线路的组织和旅游产品的推介。目前,随着青藏铁路格拉段的建设。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已成为青藏两省区共同关注的课题,今后的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4.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同样为海西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就如何设立机构网点,如何开设业务品种,如何寻找利润增长点,如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都是金融业面对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不利因素

1.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海西作为后勤保障旱码头的功能将逐渐减弱。大量的人流、物流将通过铁路直接进出。对海西旅游、餐饮、服务等行业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影响。

2.开发资金投入匮乏。由于产业意识不强,长期未将旅游业发展纳入议事日程,从而投入不足是制约海西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突出问题。全州除青藏公路沿线的茶卡盐湖、都兰国际狩猎场及格尔木部分景点形成一定规模外,其余景点只有当地群众及散客游至,基本处于原始状态。即使已开发的景点,仍在低层次上徘徊,配套设施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低。形成的产业规模小。

3.交通滞后,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薄弱是目前制约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基础设施要素中交通运输是最薄弱的环节。虽然,目前全州有通往各景区的公路,并正在对这些公路进行改造。但进入各景点的总体道路状况仍然较差,有些景点根本没路可达,游客缺乏安全感,从而使许多景点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在未来发展中,景点可进入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和客源市场的开发。

4.宣传促销力度不够。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海西与外界的信息渠道不畅,对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不够,促销手段和措施薄弱,宣传的总体形象不鲜明生动,缺乏出游鼓动性,在游客心目中,海西到底游什么,具有吸引力的是什么,都比较模糊。

5.金融对旅游业的服务水平相对滞后。金融服务网点分布不均衡,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技术落后。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益纷纷撤并机构,使得部分地区金融服务出现了“空档”,如乌兰的茶卡镇和柯柯镇目前已无商业银行机构,乌兰县只有建行一家商业银行机构。到茶卡盐湖、都兰、德令哈等地旅游的游客在电子金融服务、外币兑换、旅行支票的承兑等业务的办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州旅游业的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对海西旅游工作的建议

(一)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充分发挥青藏高原独特的旅游资源,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开发的原则,以青藏铁路为依托,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大旅游格局,加大与周边省市地区的横向联合,大力发展捆梆式旅游,逐步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州的一个新兴产业。

(二)加快格尔木中国盐湖城暨昆仑文化旅游区、系列特色旅游景点和相关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昆仑文化和中国盐湖城的文章。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好青藏线上的枢纽作用。

(三)加大对海西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两节即“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节”、“柴达木可鲁克湖蟹文化旅游节”和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平台,来宣传柴达木的旅游资源。

(四)多方筹资,改革投资体制,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后劲。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发展旅游业已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必须坚持依靠社会、走向市场的原则,做好政府主导和多元投入的结合文章。从“吃、住、行、游、购、娱”这些基本消费环节出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在这方面海西应坚持把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促销在财政预算中分别单列门户,并做到逐年增加;充分利用开发商从事旅游业的热情,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部门等各方参与、广泛投入的机制;坚持把旅游业的招商引资作为太事来抓,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运用运营理念和市场手段,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财团投资海西旅游业。

(五)抓住特点,科学定位,打造名牌旅游产品。海西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紧跟国内和世界旅游发展潮流。面向市场,依托高原特色,精心规划、策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打造一批具有独特地位的旅游精品。以高水平占领市场,以优质服务赢得顾客。

(六)加强管理,规范行为,促进旅游行业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首先,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各有关部门在促进旅游开发方面的职责分工,对旅游行业进行直接、规范、有效的管理。其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严管相结合的办法,净化市场,规范经营理念。

(七)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和柴达木旅游业的开发和升温,旅游消费带来的银行电子金融服务业务和外币兑换业务将不断增加。为此应在旅客驻留地增加银行金融电子服务网点如信用卡、ATM系统、换汇柜台等配套金融信用服务;加大外汇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和提高柜台服务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配套金融优势业务。

(作者单位: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

上一篇:论青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与路径选择 下一篇:为驻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