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讨论法"

时间:2022-07-09 07:20:52

也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4-01

"讨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讨,是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回看几十年的教育教改成果,不少颇有成就的教育家无不是把讨论法作为突破性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程"有它,张富的"跳摘实验"有它,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亦有它。足见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倍受青睐。

讨论式教法究竟妙在何处?

首先,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代语文教坛中,魏书生是营造良好教学范围以辅助教学的能手。有人曾问他为什么上课很顺手,他说:"就是和学生商量,商量商量就顺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行为,不仅营造出了轻松自然、亲切和谐、愉悦自由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挖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最真实的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是会思考、有见解的主动者。传统教学之所以乏味,就是因为老师完全抢占了课堂,学生无法参与双边活动,教师虽然口舌冒烟、费尽心力,却无教学实效。

其次,讨论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往往"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讲解的一切内容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学生往往再用不着思考"。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教师往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把矛盾带进课堂,促使他们积极探索。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将讨论法用于课堂,能起到"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促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在相互交流、争论中学会发现和思考,从而练就一双慧眼,形成一种能力,发现并解决老师未教授的种种问题,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再次,讨论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把握教材的好帮手

对于学问,古人就有"君子说以聚之,问以辩之"的说法,即君子通过积累知识及询问来辨别是非真假。这"询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相互讨论质疑。朱熹也曾说:"书用你自去读,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可见讨论确是做学问不可少的方法。

最后,讨论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听话和口语表达能力

讨论过程中,学生必须听清对方的见解,方能展开辩驳,这就要求听别人的发言时有明确的注意指向性,并学会边听边记要点,加以领会,自然也就锻炼了说话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有质疑问难型、发挥型、评论型等。质疑问难型讨论目的在于抛出疑点,让学生顺着疑问探究根源,得出结果。在讲授《雷雨》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周朴园对侍萍到底有没有感情。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最终在讨论中学生自己找出了答案,总结出了课文的主旨,达到了预期目的。发挥型讨论是避免孤学寡闻、见识短浅的最佳手段。学生们在讨论中尽情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可以集思广益,加深理解,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认识。评论型讨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进行评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

在鄂尔多斯市整体进入新课程的背景下,乌审旗教育界也全面迈开了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步伐,讨论式教学更是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再好的方法也要使用有"度"。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讨论法首先要适时而用,并非每篇课文、每一个问题都要来个大讨论。讨论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因此耗时较多,要让它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抓住契机,适时而止。否则流于形式,学生就会丧失讨论的激情。其二要用心设计。讨论的激发、讨论的过程尤其是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不要在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上浪费时间,组织更要到位,不能放任自流,要么冷场无人回答,挫伤学生积极性,要么吵吵闹闹,"表面繁荣",没有教学深入。其三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不能把任务交给学生后就信马由缰,要有目的性、指向性。在讨论中学生难免有"跑偏"的现象,这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正轨上来。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得对整个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和总结,肯定独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助于讨论活动的日趋完善。

所谓"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再好的方法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才会起到最好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下一篇:浅谈班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