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句:关注外在标志,体察内在逻辑

时间:2022-07-09 06:42:54

断句:关注外在标志,体察内在逻辑

文言文断句题的选材特点

考查各地区文言文断句题的选材特点,不难发现,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选材基本都来自于以下两大类:一是传记文学,二是散文作品。

例1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分析 从内容上来说,文本的独立性较强,理解时便不需要过多的专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更少涉及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传记时间跨度较大,传主形象各个阶层都有,写人、叙事、抒情皆见特色。

如果说前些年以传记文学为主,这几年就渐渐倾向散文了,例如2013年高考浙江卷断句题语料选自《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2014年高考浙江卷选自《送丁琰序》(宋・曾巩)。经典散文后来居上,和传记类文本一起成为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题源。

例2 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分析 本节选自《论语・尧曰》。高考中名家散文颇受青睐,从命题趋势上看,传记和散文仍然是未来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重要题源,而由于选择散文的撞车性更小,故更容易备受重视。

答案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012年~2014年,湖南卷的文言断句均选自课外选文,且多为散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012年湖南卷文言断句的四个选项中的文言语段均出自必修1~5,或者为选修系列中的课后习题中的句子,这一选材特色和命题题型是个新特点。

总的来说,无论是湖北、四川、湖南还是全国各地,文言文断句题的选材主要都是传记类或散文,虽说具有很开阔的视野,但有一点是十分稳定的,就是都体现“浅易”的要求: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篇不甚长,“浅”而不薄,“易”而见巧,对受到良好语文教育的高中毕业生来说阅读是不太困难的。

文言文断句题的展开形式

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

主观题 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这是湖北卷、广东卷、四川卷、重庆卷、四川卷和浙江等地试卷近年来高考断句题的考查形式。

例3 用斜线(/)给下面加下划线的句子断句。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解析 断句要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之”“已”“兵”“召”等。

答案 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例4 写出你认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解析 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断句选择题相对比一般断句题要容易,因为断句方向更明确,只需在有分歧处多加斟酌即可。从目前断句考查的主要形式来看,还是以主观断句题为主,但选择题的考查也有增加的态势,值得关注。

文言文断句题的应对策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关注外在标志。外在标志如文言语段中的名词、虚词、修辞、对话、引用等。具体来说就是断句时可根据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名词,或根据句中代词、语气词、连词等一些虚词,或利用文言中经常出现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修辞格,或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动词来作为断句依据。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要体察内在逻辑。因多数省份的文言断句题,往往取材自文言文阅读片段中,所以,首先最重要的是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对题中所给的断句文段按照先后顺序,从头到尾进行剖析,分清层次,分出若干个句子,整体把握段意,再结合外在的标志词,文言断句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1.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S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论语・宪问篇》)

2.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俄而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宋史・岳飞传》)

3.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孟子》)

[参考答案]

1.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S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2.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俄而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3.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上一篇:英语考情预测 下一篇:新题:基于三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