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时间:2022-07-09 06:40:07

【前言】初探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集中表现为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计信息的监管体系、执法体系不完善所造成。“人为性的失真”,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它在以下的三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一是会计确认方面,它表现为会计原始凭证失真;二是会计计量失真,它表现...

初探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会计领域中的一大痼疾,也一直是会计界关注的热点。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为多种形式,对它的治理须从会计法规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将会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信息 失真成因 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一种经济信息。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备受质疑。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滋生了经济犯罪,更重要的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导,从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真的表现形式多样,造成失真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即所谓的“规则性失真”;二是会计人员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违反会计规则,人为地编造会计事实、编造会计数据所形成的信息失真,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会计信息的“人为性失真”。

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集中表现为会计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会计信息的监管体系、执法体系不完善所造成。“人为性的失真”,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它在以下的三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一是会计确认方面,它表现为会计原始凭证失真;二是会计计量失真,它表现为会计账簿的失真;三是会计报告的失真,体现为会计报表的失真。会计信息的失真集中体现为会计信息的“人为性失真”,它是企业中的投资者、经营者为牟取不当的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利益,向社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它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一)会计法律、法规因素的会计失真

1.我国于198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会计法》,并于1993年、1999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修订后的《会计法》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作为立法宗旨,同时强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法》虽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手段和执法措施,加上对于违反《会计法》的惩罚力度不够,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者不具备多大的震慑作用,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2.《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法规的出台,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了规定,毫无例外的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但会计领域尚缺乏严密的会计规范体系,更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实际的会计工作可操作性差。会计监管措施不完善,会计执法力度不够,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为因素的会计信息失真

“人为性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无论它是出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还是会计报告的哪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和企业领导干部的干预。

1.会计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表现为他们的业务理论知识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需要,不能正确地处理会计业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低下、法制观念的淡薄,不敢与违法行为作斗争,甚至主动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方便。

2.会计信息“人为性失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领导干部的干预。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制度化,“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捞取政治资本部分领导干部指使、威逼会计人员人为地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私有化企业的经营者,为谋取个人或者小集团的经济利益,授意、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项,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以维护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

对现行《会计法》进行适当的修正,对会计准则的定义和释义作精确的分析和解释,避免造成使用者对会计规则误解。在相应的会计规则条款中,应尽量不使用“也可”、“或者”等模糊性语言,使会计法规更加明晰化。在修订的《会计法》中,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对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的行为加以限制。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要加大处罚力度,并制定详细的处罚标准,使《会计法》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提高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违法活动的成本。建立一套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对《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作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在加强会计法规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洁的会计执法队伍。加大会计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处理。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根本是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要在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完善其后续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掌握会计的专业技能的条件下,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将诚信作为企业的价值观,使诚信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是建立相应的会计诚信档案,将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人员职业资格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完善对诚信会计工作人员的奖励措施。

(三)完善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法》确立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它要求会计在其经济核算过程中,要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会计的内部监督,要从建立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入手,修订会计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使会计法规更明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要明确会计主体责任,要企业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审计、税务机构的社会监督职能,建立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管体系。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要改变政府以经营业绩、单一的利润目标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考核依据,杜绝“数字出官”的怪现象发生。

(四)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

企业会计人员的聘用、管理、考核、调整、任免,都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不隶属于受聘企业,同时工资待遇也由相关职能机构发放会计人员不受企业的制约。会计委派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高层可以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验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监督会计核算的合法性,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在中层可以实行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受主管部门派遣,人事、工资由派遣单位负责,以独立的身份行使对企业财务的监督控制权力;在基层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由委派单位统一管理,改变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附,不再受领导的左右而被动弄虚作假。

(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注册会计师被誉为“经济警察”,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完全摆脱企业经济利益的约束,难以保证会计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甚至为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是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严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增强注册会计师从业的独立性,提高其社会地位,避免注册会计师在获取经济利益与承担风险的夹缝中生存。会计信息的失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要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须逐步建立完善的会计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形成多角度、多渠道的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光.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当代经济.2009(2)

[2]范秀坤.浅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1)

[3]张静.浅析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3).

[4]宋岩,张媛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商业经济.2005(1)

作者简介:李玲(1979-),女,汉族,广西玉林人,毕业于广西商学院,职位:财务经理。

上一篇:试析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社会责任内部控制规范在大中专院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