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的三要素

时间:2022-07-09 06:22:08

金碟、用友要进军电子商务,几大国际IT巨头信誓旦旦地要走软件服务,分析师们拍手叫好但就是不给这些企业的股票上调评级。Web 2.0这一浪中,企业软件商是彻底踏空了,花了很多转型的冤枉钱,还是受困于每个季度的营收压力而深陷老套路的泥潭,不能自拔。

中国的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群高效率、低效果的跟风者,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资金导致满街都是似曾相识的跟风者,无法从这些人身上找到创新。我们还是看怎么去赶上Web 3.0这一浪吧。Web 1.0 是网络初级化,硬件商大发其财;Web 2.0是互动,没人赚到大钱(除了SP和搜索引擎);Web 3.0会是一场技术含量极高的游戏。不管你是谁,未来Web 3.0的特点应该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源数据的分析。Google 开创了大规模关键词的搜索技术及衍生服务,进一步向语言分析的道路上绝尘而去,然而语言并不完全代表行为,更不代表具备可提炼商业价值的行为分析,Web 3.0的源数据分析应运而生。新一代的标记语言如ODW、RDF、SPARQL等会在原始数据内容之上注解,使之具备“生命力”,不但可以搜索,还可以向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个实现的技术难点在于一个通用的数据标准,不过随着开放源代码计划的逐步实施和多层协议的完善,在可预见的将来,所有的网络数据都可以被不同的应用和服务所理解和执行。举个简单例子,当你在网上搜索商品时,网站会自动弹出相关性极高的相关商品,购买、评价、推介和其他很多你可能想不到的信息,这个过程包括了服务程序对商品的DNA分析(源数据的提炼、产生、归类、注释),调用客户行为信息数据库,发出搜索指令,高效率抓取数据,用友好界面呈现等等,这个过程在用户界面上和Web 2.0没什么区别,但依靠后台的大规模运算,可提供非常舒服的用户经验,这就是网络DNA。

第二,智能网络。这是一个以整个互联网为基础,聚合了所有知识的平台,开发人员甚至普通用户可以透过Web 3.0的技术非常高效地抓取所需要的知识(注意是“知识”而不是简单的“信息”),拼凑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比如说你要计划一个大型的时装表演活动而你又几乎是个门外汉,在Web 1.0时代是在网络广告里找公关公司、设计公司承包这个项目,在Web 2.0时代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自我学习一番,而在Web 3.0时代可以通过很多可以彼此智能化相通的网络服务器,发出一系列的外包指令,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以用非常多的可视化工具帮助你理解业务逻辑,跟踪项目进度。所以智能化的核心是虚拟化和可视化。

第三,软件技术。XML、SOA、AJAX在Web 2.0中是核心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推送、订阅、主动筛选,帮助个人创立自己的Web 1.0,甚至实现了一些服务聚合。然而Web 2.0 还是没有解决信息过量、重复、浪费、知识的高度垄断和低使用率等问题。Web 3.0所要使用的技术就是一些带有解析功能的数据交换协议和注解语言,使得知识共享真正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商用软件,传统媒体重振雄风,有专长的人可以做个完全的自由职业者。Web 3.0的核心软件技术是人工智能,模仿补充人类思维行为的软件技术,具备学习能力、界面友好、视觉化,包含了本地端的视觉化工具和远程的高性能分析工具。以后的应用不但是模块化的,而且是多线程、高度图像化、可自我治愈的,并且最重要的是,它是平民化的。

Web 2.0出了Google、Myspace,未来,我们希望Web 3.0的英雄出自中国。

上一篇:“你”媒体理论 下一篇:“绿豆蛙”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