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时间:2022-07-09 05:33:24

城市道路工程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摘 要:如今,道路的植物景观不仅仅是简单的行道树种植,而是发展到了多层次、多空间、多方位、注重生态环境与艺术美感的综合造景形式。如何把握植物的生态学和美学是设计城市道路工程景观的关键,同时也是设计人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道路环境绿化;植物造景艺术;色彩

1 道路环境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

1.1 一版二带式

即1条车行道,2条绿带。这是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

1.2 二版三带式

即分成2条车行道和2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这种形式一般多用于高速公路或城乡结合道路。

1.3 三版四带式

用2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条,中间是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化带。

1.4 五版六带式

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这种形式用地面积大,可以考虑用栏代替。

2 道路植物的选择

行道树是栽植街道两侧,给行人、车辆遮荫、美化街景,有一定的抗性,自身不带污染。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温差较大,但在植物品种的选择方面原则大致相同,一是艺术效果,二是功能效果,此外还要考虑环境的影响,如:地下管线及空气污染都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以乡土树种为主,这样的树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而且能够反映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要兼顾引进外来树种,打破地方树种的单一性,丰富地方植物品种。中原地区主要乡土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槐树、椿树,在盐碱地区多以种植白蜡为主;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树种,行道树要求冠大阴浓、枝繁叶茂,树干通直且形体高大,形体美观,耐修剪。如馒头柳、法桐、椿树等;树种的花果无异味,无飞毛,无飞絮,无浆果,树干无刺,枝叶无毒。杨树、柳树选用雄性;行道树要选深根性树种,其一可抗风,二是不会因为根部的隆起而破坏道路。生命力强,病虫害少,抗性强,发芽早,落叶晚且落叶期短的树种。例如柳树就是发芽最早落叶最晚的树种之一。

3 道路与绿化造景

3.1 人行道与绿化造景

人行道与车道之间的隔离带绿地有时简化到只是栽植行道树,没有地被植物。行道树一半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与建筑红线之间栽植一行或多行乔灌木,它是道路绿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行道树的最小株距为4m,速生树种间距采用5~7m,慢生树种间距最小在7~8m。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栽植的行道树树干高度在2.8m以上,而在交通干道上栽植的行道树树干高度应在3.5m以上。

3.1.1 树带式种植方式。树带式:在人行道和车道之间留出一条连续的、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为树带式种植方式。一般在交通、人流量不大的地方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在种植带下铺设草皮或绿篱。这种种植带的宽度可根据地区而定,最小不能少于1.2m,根据绿化带的宽度来确定树种,稍宽的绿化带可考虑采用乔灌木、绿篱、地被相结合来增加道路的植物景观。丁字交叉地方,为了视线通透,转弯的地方树木要后退,少量点缀小乔木。

3.1.2 树池式种植方式。在人流和车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宜采用这种种植方式。树池有圆形R≥1.5m、长方形1.5m×2m,正方形2m×2m,一般多采用正方形。为防止人践踏,可在树池中栽植耐荫的地被植物、铺撒卵石等。

3.2 分车带与绿化造景

分车带的宽度依据车道的性质而分,一般4~5m,高速路可达5~20m,市区交通街道>1.5m,分车绿带每隔300~600m分段,高速可延长,此外便于人们出行过街,每隔60~100m分段。分车带绿化中之多以绿篱、花灌木、宿根花卉为主。慢行车道分车带可种植常绿乔木或落叶灌木,并配植花灌木和绿篱等;快速干道的分车带不宜种植乔木避免影响视线。

4 植物色彩与道路造景

植物的色彩通过叶、枝、干、花、果来表现,观干的树种有:白皮松(又叫白袍将军)、青铜、竹子、红瑞木、山桃等;观叶的树种有:黄栌、元宝枫、银杏、紫叶李、桂香柳等;观果的树种有:石榴、金银木、柑橘、柿树,十大功劳等;观花的树种有:榆叶梅、海棠、桃、梨树、连翘、玉兰等;观枝的树种有:金丝垂柳、金枝槐、金竹、黄瑞木等。植物配植时,常做深浅搭配,深色的植物作背景,浅颜色的作衬托,在道路植物景观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景观的主色调,不能由于过多的追求色彩变化而杂乱无章,原则上以主色调的重复运用为主,其它色彩只起到衬托作用,衬托主色调的色彩和质感。

5 结语

城市道路工程绿化体现着一个城市最基本的绿化水平,是对外的一个窗口,如何把握好道路环境绿化与植物造景艺术的联系,是非常值得施工、设计人员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传明,高璐璐,张云志.东北地区道路立体绿化中的景观配置[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4)

2 刘细燕.丰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建议[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上一篇:城市公共绿地园林植物季相色彩设计建议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设计初探